2023年03月31日

標籤: 過度活躍症

6至8歲為ADHD治療黃金期 資助基層家庭盡早治療

本港公立醫院兒童精神科專科門診的輪候時間 ,一般由年半至兩年不等,仁愛堂一項有關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下稱ADHD)資助計劃,在全港八區資助經濟有困難的ADHD兒童及家庭,在輪候公立醫院專科門診期間,接受私家精神科專科治療,控制病情。該計劃的一項治療成效研究發現,6至8歲ADHD學童接受藥物治療後,徵狀及行為問題都得到改善,而且愈早治療,反應愈理想。負責研究的精神科專科醫生表示,除了公營醫療輪候時間長,家長對藥物治療仍有抗拒, 因此不少ADHD兒童8歲以後才接受專科治療,錯失了治療甚至學習黃金 […]

過度活躍症 古代已有

小朋友的過度活躍症,在西醫來說是屬於腦功能輕度綜合症,一般患者的智力可完全正常或接近正常。臨床表現多為好動,愛做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無論做什麼事也難以持久,所以它的實際問題並不只是過度活躍而已。西方醫學界現時對這問題的稱呼全名,也是「過度活躍及專注力不足」(ADHD)。 大家千萬別以為過度活躍症是近代才出現的,其實古時的《四庫全書》中已有記載:「小兒三四歲,多作異常動靜者,此先天或為不足之徵,培養後天,多能自癒。」所以,家長不必過於擔心,只要找中醫調理一下,症狀多能改善,而一般當長大了就沒有問 […]

過度活躍症  食藥有幫助

家長都不想子女有ADHD,但萬一患有,可以怎樣治療呢?原來是「有藥食」的。 舉個例子吧,和ADHD相關的腦功能問題,其中一種是因為患者腦前葉功能,和其他小朋友相比沒有那麼活躍,所以可以借助藥物將他們腦內的「多巴胺」提升,令腦功能也跟著提升,就有可能糾正小朋友專注力失調和衝動、過度活躍的問題。 家長聽見小朋友要食藥,都會擔心副作用,ADHD藥又有什麼副作用呢?現時較常用的ADHD藥物,已用了多年,一直以來副作用不多,對小朋友亦極少見有甚麼後遺症。以下可分享一個個案: 10歲的小明就讀三年級,在學校 […]

「過度活躍症」不處理會變成怎樣?

根據統計,每3個患ADHD的小朋友之中,會有一個在18歲之前可以完全擺脫這個病的影響,不用再服藥,但另外兩個就可能仍會有這病的症狀。 例如,不少家長都問:「嘩,大個咗如果又專注力失調,又過度活躍,咪會影響身邊人,造成好多問題囉?」其實無需太擔心,因為隨著年長,ADHD患者受這病的影響也會逐步減少。尤其衝動、過度活躍方面的行為,當年紀大些就會明顯減少,但仍可能殘留專注力失調的問題,例如常見在工作上沒有其他人那麼集中精神。 但必須強調,若置之不理,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他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很難和別人相處, […]

孩子過度活躍 獎與罰哪種較奏效?

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表現出來的都是行為問題,一是不專心,一是過度活躍、衝動,那麼很自然的,家長或學校老師第一時間都會想:給他一些獎勵,或施行一些懲罰,能否改變他的行為? 其實,不論獎或罰,都屬於「行為治療」。不過,行為治療在研究中顯示,對專注力失調的問題未必有太大幫助,因為專注力失調這回事,並不會是簡單如媽媽要小朋友集中些、專注些,他就能夠做到。又或是媽媽說:「你專注些我就獎你一粒糖,你再不專注的話我就懲罰你,這類方法也不會有效。」 另外,行為治療對過度活躍症效果也不明顯。大家必須 […]

過度活躍症 有苦誰人知

早前獲商業電台邀請,擔任節目《有誰共鳴》的嘉賓,講的是現今大部分父母都十分關注的課題:ADHD,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 記得我自己小學時,在老師眼中也是一個很活躍的小朋友,那時候每天上課前排隊,老師都會走上前來拖著我的手,但不全是因為親暱,而主要是防止我「百厭」,離開隊伍不知跑到了哪裡去。 而在上課時,我常常都會感到悶,於是就會逗附近的同學說話,所以當時不少老師都覺得我很「百厭」,甚至曾提出我是否患了過度活躍症的疑問。那時也常有老師問:「張漢奇,你的成績都不錯,但為什麼上課總是不專心,不是逗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