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2日

標籤: 運動

腸癌康復護理 飲食運動有竅門

大腸癌是本港頭號癌症,視乎腫瘤位置和期數,大腸癌可採用不同療法,但無論哪種治療方法,治療後的康復期護理都相當重要。 第一至三期大腸癌治療以手術為主,第四期則主要是藥物治療,包括化療、標靶藥等,有些個案也會需要配合手術或放射治療。例如大腸癌確診時若在直腸位置,可能會建議先接受電療、化療,才進行手術。若是在直腸以外的結腸範圍,一般需要先進行手術,再接受術後的電療、化療作為輔助治療。 至於大腸癌治療後的康復期護理,可分為4大重點,首先是飲食和運動: 飲食——初期肚瀉需適應 手術前的日常飲食大部分在腸癌 […]

防冠心病就要補心氣

當我們還是嬰孩的時候,我們只能做一些漫無目的本能的事情。那是因為心臟仍未發育完成。當我們在兒童的時候,充滿著好奇心,什麼事都想做和想知道,不能自控和不停地動,那是因為心臟正在迅速地發育所致。當我們青少年的時候,心臟已經發育完成但仍嬌嫩,我們開始充滿自信心但又缺乏經驗和機會。從那時候開始,有些人會勇敢地去開拓自己的人生,努力地面對困難和挫折。亦有些人面對陌生複雜的社會,卻變得心怯和有依賴性。 心力強盛的人能承受、能承擔、有動力。心力不足的人易怯場、怕承擔、無動力。心力的強弱有先天的因素,又有後天的 […]

腸癌康復期  四方向護理

腸癌治療後的康復期護理十分重要,可分為以下4大重點: 1.飲食 手術前的日常飲食大部分在腸癌康復期間都可食用,均衡飲食最重要。此外要注意兩大營養的吸收: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可來自粥粉麵飯等,而蛋白質的來源可以是瘦肉、蛋白、豆類製品等。 至於是否需要多吃可幫助排便的纖維,就因人而異,有些病人排便比手術前困難,有些則投訴有持續的肚瀉,所以需要看個別情況才決定應該多吃幫助排便的食物,還是相反地要避免這類飲食。康復期間肚瀉的主要原因,是切除了一截大腸,大腸變短了,但根據經驗,大腸會逐漸適應新的 […]

電療位置可否塗防曬霜?

夏天其中一個經常困擾癌症病人的問題,就是皮膚。先分享一個個案: 有一位患鼻咽癌的男士,50歲左右,幸好發現得早,鼻咽癌早期根治率很高,一般靠電療(放射治療)和化療根治。這位病人喜歡運動,發現有鼻咽癌之前每個星期都游水和行山。由於發現得早,電療和化療對他的身體影響不大,治療期間仍可繼續做運動。 其實醫生已曾提醒這他,要注意別曬得太多,但他沒放在心上,覺得自己體力上仍可做運動,當然不想錯過⋯⋯不巧就在他於日間游水時,沒注意防曬,游完過後發覺電療的位置被曬傷了,之後的電療都要較為小心。 事實上,電療或 […]

為情緒找出口

香港進入後疫情階段,市民在疫情下恢復正常生活。正常生活之餘,還有一個關注點:過去兩年半,社會壓力大增,受抑鬱症影響的人數上升,有部分患者的病情可能會較差,必須小心應對。 其實,每逢佳節,當大部分人都在開心慶祝,餘下小部分沒有家人、朋友的人士,就會比平時更感孤獨和抑鬱。而這情況可能和現今後疫情時期相似,因為整整兩年多的缺乏社交,有機會令部分人士的孤獨感和抑鬱情緒更強烈,更容易在後疫情期間觸發抑鬱症。 建議一旦察覺自己或身邊人有抑鬱症症狀,應盡快諮詢醫生,此外也建議大家多點為自己的情緒找出路,包括: […]

咖啡可以防癌?

咖啡在本港已成為大潮流,不再只是辦公一族的提神飲品,很多人家中都有咖啡壺、咖啡機,超市貨架上也滿是各式各樣的咖啡豆和咖啡粉。2017年更有一份研究發表,飲咖啡可以將患上某幾類癌症的風險降低,包括乳癌、大腸癌、肝癌甚至頭頸癌。但大家飲咖啡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 熱飲定凍飲? 咖啡熱飲還是凍飲本來問題不大,但過去有研究顯示,經常喝太熱的飲品,例如高於65℃,有機會令咽喉的表面細胞受損,反而會增加患上頭頸癌的風險。所以,用滾燙開水沖泡出來的咖啡,最好稍為放涼才「歎」了。 2. 飲幾多? 上面提到的2 […]

疫情在家大飲大食?簡單消滯食療推介

在非疫情時,每逢過時、過節、長假期,大家不用上班,生活重點都離不開吃喝玩樂。現在疫情,更多朋友在家的時間多了,自然地享受更多不同地方的美食,一不小心吃得膩滯,當然便要消食、消滯、消脂。 從養生角度,運動必然是首選,食物本來的功能就是提供能量、人體活力之源,所以有每天一萬步保健養生的說法,香港適合散步的公園少得可憐,所以各種健身中心應運而開,而近年香港人也喜歡行山接觸大自然就更好了。至於食療角度,前一餐食太多後就適量減餐,平衡一下過度攝入的能量,亦分享一些簡單的消食食譜,希望幫到大家保重,保持體重 […]

別與骨質疏鬆混淆 骨枯無法逆轉

在不能遠遊的景況下,繼續眼睛想旅行,偶而看到古文明景點的出土古人駭骨照片,想起坊間總說骨頭是恆久不枯。的確,骨骼是人體最堅硬的器官,但與其他器官組織一樣,也需要血液供應養份和氧氣,而當骨頭的血液供應中斷或受阻,可導致骨枯,即骨骼組織壞死,令骨頭結構改變、塌陷,不但容易骨折,更可引起關節功能障礙,若不及早醫治,除了痛楚加劇,更可能逐漸失去活動能力。 骨枯的正式醫學名稱是骨骼缺血性壞死(avascular necrosis),可影響身體多個關節,包括常見的髖關節,以及膝關節、近手腕的手腕舟骨、肩膊關 […]

成日周身痛?小心患有肌筋膜疼痛綜合症

林先生是退休人士,退休之前從事裝修工作,他求醫是因為常常感到頭痛、耳鳴、肩胛痛及頸痛。他已照過X光及磁力共振,沒有發現什麼明顯問題,也不是椎間盤突出症。但這個痛症已經纏繞他半年,每晚都失眠,所以希望試用脊醫方法去醫治。 用手法檢查的時候,發現他的頸、肩胛及膊頭有很多激痛點。再看看他的X光片,就發現他的頸椎弧度不夠。他說他頭痛時,會整個頭皮都感覺「扯住」,這就是脊醫所說的「轉移痛」(referral pain),即痛症由一個位置轉移到另一個位置。而他最大的問題是耳鳴,他也看過耳鼻喉專科,證明不是聽 […]

研究發現愈坐愈易患抑鬱

很多都市人都是坐着工作的,特別是在這次COVID-19疫情期間,很多人都是留在家工作,而他們都是長時間坐在電腦前的。 為了探討長期坐着對身心及情緒的影響,美國就有研究人員對3,000 多名研究參與者進行調查。研究員要求參與者報告他們不同活動上所花的時間,當中包括了坐着、看電腦屏幕和運動鍛煉等等,同時研究員也紀錄了他們這些行為,與COVID-19疫情發生之前的分別。另外,研究員亦使用標準的臨床量表來測試參與者心理健康的變化。調查數據顯示,相比疫情發生前,參與者在疫情發生後的身體活動,平均減少了大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