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30日

標籤: 精神健康

挑戰妄想症 從妄想中找破綻

在統計學上,妄想症大多數的發病時間是40多歲,但整個範圍可以由10多20歲至80歲都有機會。當然,20歲以下的小朋友較少患妄想症,這年齡層若出現精神科問題,大都是思覺失調。 臨床上,處理妄想症最具挑戰性的地方,是如何在聆聽患者傾訴後,不去否定他,也不去認同他,但卻能夠取得他的信任。竅門包括給他充分時間表達自己的想法,然後嘗試了解他有這些妄想的背景,很多時我們會用心理學上的方法與他們傾談,例如說:「你覺得是這樣,但會否覺得如果那位明星或歌手在向你示愛,其他人也應該察覺呢?你寄信、寄卡、送禮物給他, […]

情愛妄想症與被害妄想症

妄想症的本質,就是由妄想的思想衍生出相應的行為。舉例說,一位女士覺得某位男明星很愛她,但實質上她和該位男星是有距離的,那麼可以衍生出什麼行為呢? 其實,這情況就是妄想症的其中一種:情愛妄想症。曾經有位病人,很喜歡某個男星,而且她認為那位男星也很喜歡她,所唱的歌都是暗地裡向她示愛,甚至認為男星在台上的每一個眼神,都是在向她示愛。她對此深信不疑,所以雖然在行為上不能直接和男星接觸,但她會不停送禮物、送卡給對方,甚至自己上街買東西時也覺得是為了對方而買,在家做飯也是為了對方而做。 基本上,因妄想而衍生 […]

妄想症患者 生活如常人難察覺

「妄想症」相信大家都聽過,甚至知道有不同類型的妄想症。 在精神科裡,妄想症被歸納為「思覺失調」的一種。在定義上,甚麼叫妄想呢?舉例說,有些事情並沒有證據證明它真實存在或曾經發生,或某些事情不能用常理推斷出來,即和現實脫節,但病人卻深信不疑,無論你如何挑戰、質疑他,他也不會改變自己的想法,這就算是妄想了。 人基本上都是這樣:心裡面這樣想,行為就會基於這個想法而做出來,所以當一位人士有妄想,覺得別人會對他不利,他在行為上就會保護自己,例如遠離對方,這行為是因為妄想應運而生的。 要注意的是,妄想症雖被 […]

從難治型抑鬱症 發現中年危機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我們不時聽見「高危群組」一詞。的確,辨別出高危群組是醫學研究中一個重要的題目,旨在及早找出高危人士,預防疾病或進行針對性治療。過去有不少研究都指出「年齡」是眾多疾病中可靠的預測因子,這從抑鬱症甚至整體精神健康的角度看也不例外。 小時候人們總希望快點長大,然而到中年卻有種急切想回到年輕時期的衝動 ,就是「中年危機」。「中年危機」的概念早在1965年由精神分析學家Elliot Jaques提出。中年壓力通常源自照顧年邁的父母、與日漸成長的子女溝通的隔膜,及維持家庭財政的責任等,尤 […]

改善自閉症 長久訓練可見效

對於改善自閉症,網上有五花八門的方法,好像心理治療、聽覺統合治療、音樂治療、遊戲治療、特製鏡片,甚至特別的飲食模式、不吃防腐劑和人造色素等等,都有人談及,其實有沒有實際幫助呢? 可以說,改變飲食模式、不吃防腐劑等等方法,暫時還看不到有證據顯示對自閉症有幫助。 那麼,如何可以幫助他們呢?其實最實際的是:訓練。例如,大部分心理學家都會應用行為分析,以及結構化教學等方法,對於訓練自閉症患者的思想解讀,會有一定的幫助。其中近年講得較、多的是「感統訓練」,尤其職業治療師會較多做這方面的訓練,亦對大部分自閉 […]

牙周病咁小事都會影響精神健康?

口腔疾病是十分普遍的問題,但很多人對此都不太重視,而口腔健康成為了很多國家的衛生問題之一。在眾的口腔疾病當中,牙周病是最常見的一種。牙周病影響牙肉和牙齒,會使牙齒變鬆、移位甚至脫落。但不要以為牙周病只會影響口腔,其實它與我們的身體及精神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 英國伯明罕大學的學者就為此進行研究,他們檢查及追蹤了大概六萬五千個牙科病人的數據,以確定有和沒有牙周病的患者當中,有多少人會患上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臟衰竭、中風、血管退化)、心臟代謝紊亂疾病(例如:高血壓、二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