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7日

標籤: 疫苗

癌症與疫苗

權威醫學雜誌《刺針》選出了34篇在過往200年,其雜誌上曾發表過最具影響力的研究,陳福和醫生和袁國勇教授等香港大學醫學院學者在2020年刊登關於新冠病毒的報告能入選其中,作為陳醫生的同學兼老友,實在與有榮焉! 細看這34篇文章,當中只有一篇直接與癌症有關,就是英國著名的「百萬婦女研究」(UK Million Women Study),這研究的其中一個重要結論就是指出長期服用女性荷爾蒙補充劑會增加乳癌的風險,影響深遠。另外有兩篇文章是間接與癌症有關,其一是40年前澳洲病理學家Dr. John Ro […]

及早檢測 全城無肝炎!

昨天(28日)為「世界肝炎日」,為響應2022年「世界肝炎日」,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聯同香港肝康會,合作舉辦名為「全城無肝炎」活動計畫,並邀得香港大學腸胃及肝臟科講座教授袁孟峰教授,於現場講解及宣傳有關預防乙肝的信息。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致的肝臟疾病,乙肝病毒主要傳播途徑有性接觸、血液接觸、母嬰傳播,部分受感染人士會終身成為帶菌者,可能在日後患上慢性肝炎;而慢性乙肝亦可引起急性肝衰竭,約15至40%慢性乙肝患者長遠會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癌,大家不容忽視。 香港大學腸胃及肝臟科講座教授袁孟峰表 […]

新一代加強劑針最快秋季面世

新冠疫情持續不退,本港出現第五波反彈,有些人還未打第三針加強劑,有些人則在等候打第四針的適當時機 —— 但甚麼是適當時機?本港不少專家認為,若本身未夠60歲,沒有長期病,又非經常有機會接觸新冠陽性人士,現階段可不必急於打第四針,不妨「等到有可針對新病毒株的疫苗面世才考慮」。而大家可能不用等太久,這樣的新疫苗最快在數月後,即今年秋季就可以推出市場了。 上星期,法國的賽諾菲(Sanofi)公布了兩項關於「新一代新冠加強劑(next-generation COVID-19 booster)」候選疫苗的 […]

兩地疫苗政策為何有差異?

香港和大灣區其他城市融合,已是大勢所趨,預計愈來愈多港人會到大灣區居住和發展。當然這種流動會是雙向的,當新冠疫情完結後,相信融合的步伐更會加快。然而,大灣區不同城市,尤其本港和內地城市,目前在疫苗的使用上仍有若干差異。 例如腦膜炎雙球菌,有多種不同型的血清群,香港一般用的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是可同時預防A、C、W、Y型的四價結合疫苗。但在大灣區其他城市,可能需要先注射兩次A型疫苗,然後再注射兩次A+C二價疫苗,才算完成接種。 以上差異只是一個例子,並不存在孰優孰劣的比較。因為,每個城市對疫苗的選擇, […]

美國發表新冠特效藥臨床報告 騰盛下跌3成

港股持續低走,低見24633點,表面上去到8月20號低位24581有多少支持,收番24763點,開了一個十字星待變形態,如果係現水平守得住轉勢回升,有機會做成頭肩底,當然形態是否形成還需看回升能否突破頸線阻力,現時大市簡直是沒有資金問津,只得先求止跌,再望回升。 周末美國輝瑞藥廠發表新冠特效藥的臨床實驗報告,稱可以減少89%的住院和死亡風險,本港有新冠疫苗概念股急挫,騰盛(2137)跌3成、康希諾生物(6185)、和再鼎(9688)跌17%。 內地10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71.7萬輛,按年下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