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2日

標籤: 疫情

為情緒找出口

香港進入後疫情階段,市民在疫情下恢復正常生活。正常生活之餘,還有一個關注點:過去兩年半,社會壓力大增,受抑鬱症影響的人數上升,有部分患者的病情可能會較差,必須小心應對。 其實,每逢佳節,當大部分人都在開心慶祝,餘下小部分沒有家人、朋友的人士,就會比平時更感孤獨和抑鬱。而這情況可能和現今後疫情時期相似,因為整整兩年多的缺乏社交,有機會令部分人士的孤獨感和抑鬱情緒更強烈,更容易在後疫情期間觸發抑鬱症。 建議一旦察覺自己或身邊人有抑鬱症症狀,應盡快諮詢醫生,此外也建議大家多點為自己的情緒找出路,包括: […]

5大肺癌療法

一旦確診肺癌,當然要積極治療。 筆者曾分享以下個案:Philip是一家大公司的管理層,40多歲,已婚,有一個小朋友,太太是全職主婦。他患上肺癌,已經是兩年多前,疫情前的事了。當時,檢查證實他肺部有一個約4厘米大小的腫瘤,而且已開始擴散,確診為第四期肺癌。 慶幸的是,Philip並沒有失去鬥志,他主動提出要積極治療,「就算1%機會我都要試!」醫生首先為他做基因測試,但結果證實他並不適合用標靶藥,因此主要用化療控制腫瘤。由於他的肺癌已是晚期,並非一個化療療程就可治癒。幸好現時藥物進步,他接受了不同的 […]

疫情令哮喘病人風險更高

哮喘患者伍小姐以往一直於政府普通科門診覆診,多年來均獲處方SABA(短效氣管舒張劑)減輕情況,疫情期間她無法覆診,藥用完了,只好自行到藥房買藥,有時一天之內要噴三次。但她並不知道,這樣有機會過度使用SABA,帶來復發甚至死亡的風險!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盧浩然醫生表示,本港大部分哮喘病人在政府普通科門診覆診,但當中至少有幾個「痛點」: 1. 根據估算,本港可能有多達33萬哮喘患者,但實際在公立醫療求診的只有這數字約兩成,換句話說,可能有多達八成的患者還未知道自己有哮喘。原因之一可能是政府普通科門診 […]

疫情在家大飲大食?簡單消滯食療推介

在非疫情時,每逢過時、過節、長假期,大家不用上班,生活重點都離不開吃喝玩樂。現在疫情,更多朋友在家的時間多了,自然地享受更多不同地方的美食,一不小心吃得膩滯,當然便要消食、消滯、消脂。 從養生角度,運動必然是首選,食物本來的功能就是提供能量、人體活力之源,所以有每天一萬步保健養生的說法,香港適合散步的公園少得可憐,所以各種健身中心應運而開,而近年香港人也喜歡行山接觸大自然就更好了。至於食療角度,前一餐食太多後就適量減餐,平衡一下過度攝入的能量,亦分享一些簡單的消食食譜,希望幫到大家保重,保持體重 […]

疫情下家庭困獸鬥怎辦?

疫情愈見嚴峻,很多家庭都寧願留在家裡,尤其是家裡有老有嫩的家庭。因為一家人多了時間在家,互相看到很多的問題,而一直存在的問題都因為過多時間相處而放大了。加上抗疫疲憊令大家心情煩躁,天天憂心自己會「中招」,情緒起伏大,令大家的包容度顯得更低。 父母都要WFH,眼見孩子上網課時的不專心模樣已很氣結,又不可在上課時即時責罵已氣上心頭;上課沒心機下課對著平版電腦打機卻精神起來,為了讓孩子不礙自己工作,惟有讓孩子放題打機,久而久之打機已成為孩子的生活日常,很多家長會為要孩子這些壞習慣就打打鬧鬧,然而這方法 […]

鼻咽癌可以用偏方醫好?

鼻咽癌,以前被稱為「廣東瘤」,因為華南地區個案特多,包括香港,也是鼻咽癌發病率最高的地區之一。正因如此,華南地區歷來有很多偏方,聲稱有助治療鼻咽癌,而且有不少病人相信。 40多歲的舞台劇演員Sam,他家族中有鼻咽癌病史,分別是一個叔公輩和一個表哥都患過鼻咽癌。但因為本身是一個大家族,親戚眾多,Sam對於當中兩人有同一種癌症並沒有太在意,直至去年初,疫情第一波高峰期,他的演出工作已全停,大部分時間賦閒在家防疫,多數時間都在上網,豈料漸漸察覺自己聽力有少許不清,且有輕微耳鳴。 Sam懷疑是疫情造成壓 […]

移民等如冇晒朋友?

在社交平台常常見到機場離境大堂的相片,原來真的很多親友都移民到外地去。有些大人也未必能好好處理離愁別緒,更何況是小孩子呢!移民前很多事情忙於要處理,父母帶著孩子四出和親友道別,卻忽略孩子也有自己的社交圈,如天天都相見的同學,小一至小四都是一起上課的好朋友,突然老師告之他已退學移民,孩子表面看來生活如常,但其實心裏會忐忑以及失落。 跟到海外留學不同,通常留學生每年都回港數次和家人見面,需要回港辦理簽證文件等;移民意味著一段長時間都不會回港,不要以為孩子不明白,他們了解的事情往往出乎你意料之外。總不 […]

研究發現愈坐愈易患抑鬱

很多都市人都是坐着工作的,特別是在這次COVID-19疫情期間,很多人都是留在家工作,而他們都是長時間坐在電腦前的。 為了探討長期坐着對身心及情緒的影響,美國就有研究人員對3,000 多名研究參與者進行調查。研究員要求參與者報告他們不同活動上所花的時間,當中包括了坐着、看電腦屏幕和運動鍛煉等等,同時研究員也紀錄了他們這些行為,與COVID-19疫情發生之前的分別。另外,研究員亦使用標準的臨床量表來測試參與者心理健康的變化。調查數據顯示,相比疫情發生前,參與者在疫情發生後的身體活動,平均減少了大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