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8日

標籤: 父母

父母生病 孩子會額外擔心?

屈指一算,新冠疫情已進入三年,停課、在家工作,對居住空間狹小的香港人是一個重大的挑戰,長期留家令每個家庭成員都像繃得很緊,又要應付功課和工作,勞勞碌碌頻頻撲撲的,難免會變得脾氣暴躁。疫情下的「困獸鬥」往往會在親子關係上面反映出來。 最近,向來大意的我意外地扭傷了腳,很痛之餘更要大熱天時裹著繃帶紗布,但卻為我帶來一個很大的得著 —— 原來很需要一個停下來的空間去思考作為父母如何換轉照顧者的角色,讓孩子也可以怎樣學習關心別人。 「一個家庭裏擔起照顧的角色一般都是爸爸媽媽,但當爸爸媽媽生病了或者受傷了 […]

孩子過度活躍 獎與罰哪種較奏效?

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表現出來的都是行為問題,一是不專心,一是過度活躍、衝動,那麼很自然的,家長或學校老師第一時間都會想:給他一些獎勵,或施行一些懲罰,能否改變他的行為? 其實,不論獎或罰,都屬於「行為治療」。不過,行為治療在研究中顯示,對專注力失調的問題未必有太大幫助,因為專注力失調這回事,並不會是簡單如媽媽要小朋友集中些、專注些,他就能夠做到。又或是媽媽說:「你專注些我就獎你一粒糖,你再不專注的話我就懲罰你,這類方法也不會有效。」 另外,行為治療對過度活躍症效果也不明顯。大家必須 […]

輿論對孩子心理影響大

最近有5歲幼童和父母逛商店意外碰跌巨型擺設事件,幾日間成為社會焦點,事件已告一段落,我亦不在此討論誰是誰非,責任誰屬等;事件中我亦十分同情小孩子所造成的心理創傷,尤其很多網上聲討他的網民,當中雖然很多是出於好心和公義,但輿論對孩子和父母也構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影響家庭和諧,對孩子的情緒亦會有更大的影響。 今次事件對孩子的心理影響,我沒有見過當事人,難以在此作任何專業評論,但從新聞及網上發放的店內監察鏡頭所拍到的片段來看,孩子呆著望著已跌爛了的巨型玩具擺設,明顯是十分恐慌和不知所措,相信心靈和情緒都 […]

支持不是支配

父母和兄姊是孩子的榜樣,老一輩人常說同根生也差不了多少,令不少父母對孩子有著不同的期望,尤其學業成績上,認為最基本都應該做得比自己好吧!然而一個家庭裡面每個成員都不一樣,能力會在不同的範疇,有的可能學業好好,有的有其他能力,要知道孩子的長處,父母才能夠有效地幫他們發展。 嬰兒時期,父母眼中的孩子都是小可愛,口裡常說「只要他健康快樂就足夠」但孩子一路路長大,父母要求開始變多。雖說爸媽如何,你的孩子也必如何,當不代表在某一方面成功的父母一定會有同樣能力的孩子。我的年代課外活動名副其實是課餘興趣,大部 […]

疫情下家庭困獸鬥怎辦?

疫情愈見嚴峻,很多家庭都寧願留在家裡,尤其是家裡有老有嫩的家庭。因為一家人多了時間在家,互相看到很多的問題,而一直存在的問題都因為過多時間相處而放大了。加上抗疫疲憊令大家心情煩躁,天天憂心自己會「中招」,情緒起伏大,令大家的包容度顯得更低。 父母都要WFH,眼見孩子上網課時的不專心模樣已很氣結,又不可在上課時即時責罵已氣上心頭;上課沒心機下課對著平版電腦打機卻精神起來,為了讓孩子不礙自己工作,惟有讓孩子放題打機,久而久之打機已成為孩子的生活日常,很多家長會為要孩子這些壞習慣就打打鬧鬧,然而這方法 […]

離婚收場 子女最傷

結婚是兩個人的事,但當有子女之後,萬一要離婚,就是一個家庭的事。 香港離婚個案不斷上升,據政府統計處公佈1991年至2019年的十年間,離婚宗數不斷增加,單以2019年香港離婚率達48%,換言之接近每兩對夫婦,就有一對離婚收場。 失戀單身人怕過情人節,帶子女離婚的最煩就是大時大節,父母分開了但彼此都認為應該和自己的子女一起過,還有祖父母亦要爭著見孫兒,節日正日一起吃飯,我見過不少個案因此爭吵不斷,子女見到父母在為自己爭吵,心理影響可不少呢? 首先家長必須要知道,即是已經離婚,孩子的撫養權判屬那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