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9日

標籤: 焦慮

不夠時間食玩瞓 引發兒童情緒病

小朋友,本應生活得很開心,經常「紮紮跳」,但隨著社會變化,以前比較少聽到的兒童、小朋友情緒問題,臨床上都發覺個案比以前有所增加,甚至焦慮症、抑鬱症都不時會遇上。 為什麼會這樣呢?相信有兩方面的原因,社會環境比以前複雜是其中一個原因;另外一個原因則可能比較正面:家長對兒童情緒問題的意識比以前強了,所以會及早察覺並帶小朋友去見醫生。換句話說,家長知道了什麼叫焦慮,什麼叫抑鬱,也知道了小朋友有機會有這些問題,因此有懷疑時比過往早了帶小朋友見醫生或專業人士,所以有機會形成整體的個案增加。 但當然,總的來 […]

發現疑似妄想症 身邊人緊記2件事

妄想症的成因大多是很複雜的,亦未必每個個案都能夠找出成因。在統計學上,家族中若曾有妄想症的患者,自己患妄想症的機會亦會較高,所以我們相信妄想症和內分泌異常有一定關係。 而妄想症亦有機會伴隨其他精神病,例如焦慮和抑鬱症。為甚麼呢?試想像一下,一位人士每天上班,都覺得其他人在監視著他,甚至不停設計陷害他,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上班怎會開心呢?只會充滿緊張,提心吊膽,這種情況若不處理,久而久之,大多會有睡眠問題,漸漸焦慮、抑鬱等都有機會伴隨出現了。 妄想症並非無藥可治,然而最困難的是如何令患者願意求醫。首 […]

自體免疫病友望放寬用藥指引

全球「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人數日益增加,近年新型能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藥(如生物製劑、標靶口服藥物等)推陳出新。不過,本港部分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在使用新型的抗風濕藥過程中困難重重,當中有患者不但因病停工,甚或出現抑鬱症狀,使患者家庭的負擔更重。現病人組織促請醫院管理局放寬醫療用藥指引,提高治療效益。 本港多個自體免疫疾病病人組織,聯合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藥理及藥劑學系,及科研製藥企業等攜手合作,在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期間進行問卷調查,成功訪問223位不同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當中包括 […]

牙周病咁小事都會影響精神健康?

口腔疾病是十分普遍的問題,但很多人對此都不太重視,而口腔健康成為了很多國家的衛生問題之一。在眾的口腔疾病當中,牙周病是最常見的一種。牙周病影響牙肉和牙齒,會使牙齒變鬆、移位甚至脫落。但不要以為牙周病只會影響口腔,其實它與我們的身體及精神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 英國伯明罕大學的學者就為此進行研究,他們檢查及追蹤了大概六萬五千個牙科病人的數據,以確定有和沒有牙周病的患者當中,有多少人會患上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臟衰竭、中風、血管退化)、心臟代謝紊亂疾病(例如:高血壓、二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

研究發現愈坐愈易患抑鬱

很多都市人都是坐着工作的,特別是在這次COVID-19疫情期間,很多人都是留在家工作,而他們都是長時間坐在電腦前的。 為了探討長期坐着對身心及情緒的影響,美國就有研究人員對3,000 多名研究參與者進行調查。研究員要求參與者報告他們不同活動上所花的時間,當中包括了坐着、看電腦屏幕和運動鍛煉等等,同時研究員也紀錄了他們這些行為,與COVID-19疫情發生之前的分別。另外,研究員亦使用標準的臨床量表來測試參與者心理健康的變化。調查數據顯示,相比疫情發生前,參與者在疫情發生後的身體活動,平均減少了大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