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31日

標籤: 情緒

盜竊癖引致多種共病 針對根源可治理

醫生、律師、有錢人會否去超市、別人的儲物櫃,偷相對不太值錢的東西?答案是絕對有可能,不時都有這類新聞。然而,偷的原因就不一定是為了貪念,當中有部分其實屬於「盜竊癖」。 在精神科上,盜竊癖的成因現在還不完全確定,曾有人提出的說法包括: 患者可能是腦內分泌有問題,例如血清素,血清素的功能是控制情緒,如果血清素水平低,很容易會出現控制的障礙;另一種分泌是多巴胺,腦內的多巴胺分泌失調,會令患者感覺不舒服,於是為了追尋舒服的感覺,就做出偷竊的行為。 本身有情緒障礙,例如焦慮症、進食失調、藥物濫用、性格障礙 […]

疫情放緩 醫生籲增重病兒童社交

為患嚴重疾病兒童及其家人提供「臨時家園」的「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公布了一項「重病兒童父母面對的壓力及社會支援調查」結果。 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董事會成員、香港兒童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服務主管(血液及腫瘤科)陳志峯教授表示,調查發現,普羅大眾與重病兒童家庭對社會支援重病兒童的看法,存在「認知瓶頸」,重點包括: 交通、食物或生活用品津貼:75%大眾認為足夠,惟僅21%病童家長表示足夠; 重病兒童的復康支援:76%大眾認為足夠,惟僅27%病童家長表示足夠; 協助準備膳食或提供膳食支援:72%大眾 […]

從難治型抑鬱症 發現中年危機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我們不時聽見「高危群組」一詞。的確,辨別出高危群組是醫學研究中一個重要的題目,旨在及早找出高危人士,預防疾病或進行針對性治療。過去有不少研究都指出「年齡」是眾多疾病中可靠的預測因子,這從抑鬱症甚至整體精神健康的角度看也不例外。 小時候人們總希望快點長大,然而到中年卻有種急切想回到年輕時期的衝動 ,就是「中年危機」。「中年危機」的概念早在1965年由精神分析學家Elliot Jaques提出。中年壓力通常源自照顧年邁的父母、與日漸成長的子女溝通的隔膜,及維持家庭財政的責任等,尤 […]

人參補心血 改善抑鬱情緒

中醫學認為,心臟不但主管血脈,還主管情緒及專注力,例如:開心、關心、愛心、變心、憂心、傷心等,都要勞累心臟去表達。或者我們專注某些事情,例如:心機、心計、心算等,都是勞累心臟的工作。 世界衛生組織多年前預言,抑鬱病到了2020年將會成為全球第二號殺手,但疫情令這問題被忽略了。西方醫學視抑鬱病為精神病,其實中醫學的「心」已包括了精神、情緒等。從中醫的經驗可知道,抑鬱病患者「心」的功能有部分是喪失的。他們沒有心機,沒有心計,而且更沒有關心、愛心和開心等情緒。剩下的只是憂心、煩心和傷心的負面情緒。 中 […]

父母生病 孩子會額外擔心?

屈指一算,新冠疫情已進入三年,停課、在家工作,對居住空間狹小的香港人是一個重大的挑戰,長期留家令每個家庭成員都像繃得很緊,又要應付功課和工作,勞勞碌碌頻頻撲撲的,難免會變得脾氣暴躁。疫情下的「困獸鬥」往往會在親子關係上面反映出來。 最近,向來大意的我意外地扭傷了腳,很痛之餘更要大熱天時裹著繃帶紗布,但卻為我帶來一個很大的得著 —— 原來很需要一個停下來的空間去思考作為父母如何換轉照顧者的角色,讓孩子也可以怎樣學習關心別人。 「一個家庭裏擔起照顧的角色一般都是爸爸媽媽,但當爸爸媽媽生病了或者受傷了 […]

輿論對孩子心理影響大

最近有5歲幼童和父母逛商店意外碰跌巨型擺設事件,幾日間成為社會焦點,事件已告一段落,我亦不在此討論誰是誰非,責任誰屬等;事件中我亦十分同情小孩子所造成的心理創傷,尤其很多網上聲討他的網民,當中雖然很多是出於好心和公義,但輿論對孩子和父母也構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影響家庭和諧,對孩子的情緒亦會有更大的影響。 今次事件對孩子的心理影響,我沒有見過當事人,難以在此作任何專業評論,但從新聞及網上發放的店內監察鏡頭所拍到的片段來看,孩子呆著望著已跌爛了的巨型玩具擺設,明顯是十分恐慌和不知所措,相信心靈和情緒都 […]

為情緒找出口

香港進入後疫情階段,市民在疫情下恢復正常生活。正常生活之餘,還有一個關注點:過去兩年半,社會壓力大增,受抑鬱症影響的人數上升,有部分患者的病情可能會較差,必須小心應對。 其實,每逢佳節,當大部分人都在開心慶祝,餘下小部分沒有家人、朋友的人士,就會比平時更感孤獨和抑鬱。而這情況可能和現今後疫情時期相似,因為整整兩年多的缺乏社交,有機會令部分人士的孤獨感和抑鬱情緒更強烈,更容易在後疫情期間觸發抑鬱症。 建議一旦察覺自己或身邊人有抑鬱症症狀,應盡快諮詢醫生,此外也建議大家多點為自己的情緒找出路,包括: […]

艾氯胺酮噴鼻劑治頑固抑鬱

據估計,抑鬱症大約佔本港人口的8-10%。當一位患者確診抑鬱症,醫生一般會處方抗抑鬱藥,讓患者服食一段時間後,若發現抗抑鬱藥有效,便會繼續處方;但若服食一段時間後發覺療效不理想,便可能會轉用另一隻抗抑鬱藥。萬一轉了藥再服食一段時間後,療效仍不理想,便可能會定義為「頑固性抑鬱症」(treatment resistant depression),又稱「難治性抑鬱症」,大約佔所有抑鬱症之中的三分之一。 過往,對於頑固性抑鬱症,可加入有助穩定情緒的鋰劑或其他精神科藥物,又或以2-3種抗抑鬱藥同時使用。此 […]

高血壓急症須即時入院

高血壓被視為隱形殺手,因為很多時身體沒有明顯症狀,往往在體檢時才發現,或因要醫治心臟病、腎病時才給檢測出來。一些因內分泌疾患而繼發高血壓的患者,及控病不佳或延醫的原發性高血壓人士,更會容易出現血壓飆升不降的「高血壓急症」,如不及時送院急救,可導致器官衰竭,令性命有危險。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2019最新的指引,血壓類別為: 一、正常(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 二、升高(收縮壓120-129mmHg,舒張壓<80mmHg) 三、一期高血壓(收縮壓130-139m […]

抑鬱症有樣睇?

抑鬱症,據估計,大約佔本港人口的8-10%。雖然抑鬱症數字是整體持續上升,但其實會受很多環境因素影響,例如經濟,社會動亂,新冠疫情等等,都有可能增加抑鬱症個案。 世界衛生組織在多年前估計,到了2020年,抑鬱症會成為全球頭號病症。當時沒有人能預知2020年會爆發持續不退的疫情。現時雖未有2020年後最新抑鬱症數字,但臨床上的確發覺,抑鬱症的影響比過往更大。若不幸患上抑鬱症,會逐漸開始損害日常生活功能,若不適當治療,隨著病情發展,會引致自殺危機明顯增加。事實上,抑鬱症是可治之症,如患者能及早接受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