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

分類: 健康

嚴重濕疹阻開工 患者月花3萬治療

濕疹是香港常見的皮膚疾病,研究指香港每5個人就有一個在不同時期患上濕疹。嚴重的濕疹不單影響外觀,更會影響工作能力,甚至需請假甚至停工。香港過敏協會估計每年因濕疹而不能上班或難以專心工作,可令社會生產力損失多達81億元。現時濕疹新藥生物製劑可有效舒緩病情,但每月藥費逾萬,希望政府可以資助。 英國皮膚科醫生協會去年於《英國皮膚學期刊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發表的研究,就在美國、英國、法國及德國以問卷訪問了1,232名經成年濕疹病人,發現濕疹患者病情愈嚴重, […]

頭號癌症殺手 肺癌篩查可及時救命

根據醫管局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2019年最新數據,在本港十大癌症排行榜上,肺癌超越大腸癌,躍居榜首,於2019年有超過5,500宗新症。同時,有研究發現,有肺癌家族歷史的人士患上肺癌的風險,比沒有家族史的人士要高。 肺癌一般分四期,腫瘤小於4厘米而未曾擴散到淋巴結屬第一期,若腫瘤已經擴散到兩側肺部或胸腔以外則屬第四期。根據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本港確診肺癌的人士之中,超過57%屬於第四期肺癌。 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司徒達麟指出:「今時今日,肺癌是可以治療的,如果早期進行手術,多數可以完全治好。傳統 […]

「蹲廁」得多會有痔瘡?改善不良排便習慣可免開刀?

痔瘡在香港是常見的都市病,經常便秘、肚瀉、進食太少蔬果、飲水太少、缺乏運動,或與女性懷孕等都是患上痔瘡的高危因素,近年痔瘡亦常見與「不良排便習慣」有關,值得大家多加注意。 與痔瘡相關的「不良排便習慣」大致分為兩種: 最常見的情景是都市人為了定時大便,即使完全沒有便意,也強迫自己坐在馬桶上嘗試大便。其實,若經常「唔急都去屙」,坐在馬桶上會令肛門壓力大大增加,形成痔瘡。 排便時的不良習慣,如經常在排便後繼續坐在馬桶上,用手機查看社交媒體、回覆短訊等。這些行為同樣亦會增加患上痔瘡的風險,建議「屙完即起 […]

多做運動不是好事?教你5點防肌腱撕裂

香港人近年熱愛運動,運動普及至不同年齡層,增長最明顯的是壯年及老年人士。尤其新冠疫情下,大家都注重健康,而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10年已建議,每周應保持定量運動促進身心健康。 骨科專科郭瑾醫生指出,「根據美國醫學雜誌進行的研究,發覺當社會在疫情期間,停擺4星期後,運動員的平均心肺功能、血液載氧量、肌肉的力量,以及韌帶的柔韌度等都會變差,重回慣常運動,增加韌帶扭傷、肌肉拉傷的風險高達三倍。」因此市民久休後重投運動時,要根據個人不同健康體適能,進行調節,切忌操之過急。 阿基里斯肌腱撕裂 跳高入樽,連環 […]

強迫症 改善的關鍵

一聽見強迫症,大部分人都會聯想到不停洗手,或者不停檢查門窗等行為,但強迫症是否就這麼簡單?當然不是,其實強迫症並不只是潔癖,或者重複檢查門鎖,強迫症的意思是腦裡面有些強迫思想,這些思想五花八門,導致患者有強迫行為,對生活構成影響。 借助藥物調節血清素 正因強迫思想五花八門,每位強迫症患者的治療方案,都會因應個別的需要和不同病徵而有所不同,但一般來說,強迫症關係到腦裡的分泌改變,例如病人腦內一種名叫血清素的化學物質失去了平衡,而血清素的作用是調節緊張,所以服藥是有幫助的,可以借助藥物調節患者腦內的 […]

4招控制兒童近視加深

撰文:楊德怡醫生(眼科專科醫生) 兒童近視係本港不容忽視嘅問題,據衞生署最新資料顯示,本港6歲學童中約有18%患有近視,至12歲學童近視比率已急升至約62%,即有超過一半由小六升上中一嘅同學都有近視。近視嘅度數會隨著年齡不斷加深,而深近視長遠更會增加多種眼睛病變嘅風險。 兒童近視是本港不容忽視的問題,據衞生署最新資料顯示,本港的6歲學童中約有18%患有近視,至12歲學童近視比率已急升至約62%,即有超過一半由小六升上中一的同學都有近視。近視的度數會隨著年齡不斷加深,而深近視長遠更會增加多種眼睛病 […]

銀屑病「看得見」與「看不見」的症狀

#銀屑病(前稱 #牛皮癬),估計本港大約有4萬名病友,好多人都唔知道,佢嘅症狀可分為「看得見」同「看不見」兩種。銀屑病並非單純影響表面嘅皮膚病,亦有機會同時攻擊關節、眼睛同其他器官,甚至影響精神健康。現時銀屑病嘅治療,一般會根據病人嘅情況,將病情分為輕度、中度或嚴重。 内文:https://metrodaily.hk/posts/6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