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

分類: 健康

世界肝炎日 不要等,快篩查丙型肝炎

每年的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題是「不要等、快篩查肝炎」。 為減低慢性肝炎帶來的公共衛生威脅, 特區政府在2020年訂立香港首份應對病毒性肝炎的藍圖——《2020–2024年香港病毒性肝炎行動計劃》,制定整體策略及具體行動計劃,推動消除肝炎的進程,以期望在2030年或之前實現世界衛生組織「消除肝炎」的目標。這計劃是是減輕慢性丙型肝炎疾病對香港的醫療負擔的重要里程碑。 現時,本港大約有2.2萬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引致慢性肝炎,而慢性肝炎有可能發展為肝硬化及肝癌。研究顯示, […]

夏天護膚注意! 赤腳易惹麻煩疣

這個夏天才踏入7月,已經多次出現「極端酷熱」天氣!當濕度和溫度都偏高,有些病毒就有機可乘了,例如引起皮膚病「疣」的HPV病毒(人類乳頭狀病毒)。 皮膚科專科陳厚毅醫生表示,每年夏天都會多了人患上疣,而且包括成年人和小朋友。「最主要的原因,是小朋友在暑假會到不同地方參加不同的活動,例如游水班、其他活動班等,而小朋友通常手多多,喜歡到處摸,卻不知道很多時手部觸碰的地方,包括門柄、升降機按鈕等,都是疣病毒的溫床,可以通過接觸傳染到小朋友身上,令他們長出疣。」 而成年人在夏天也有很多不同活動需要赤腳,例 […]

乙型肝炎骨、腎「共病」  適當用藥控制病情

根據衛生署控制肝炎辦公室數字,一項2015至16年的流行病學研究推算,全港約7.2%人口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由於1988年起,政府為初生嬰兒注射乙肝疫苗,由該年起出生的嬰兒大部分對乙肝有免疫力,腸胃及肝臟專科醫生黎梓滔表示,根據較早前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本港乙肝患者由20年前平均約40歲,已上升至近年約55歲,而隨著患者的年齡增長,往往同時有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等問題,引起「共病」,當中,又以骨骼及腎臟的「共病」,最會影響乙肝用藥。 黎梓滔醫生表示,感染乙肝並非人人會有徵狀,因此被不少人忽視。然而 […]

鼻咽癌精準放射治療 根治機會高

鼻咽癌的治療方面,由於鼻咽深入頭顱中央,早在四、五十年前開始,已經主要採用放射治療(即電療)去根治。尤其早期發現的鼻咽癌,一般都以放射治療及化療醫治,若經過放射治療及化療效果未如理想,則可能轉介耳鼻喉科醫生進行鼻咽的切除手術。 鼻咽癌的放射治療,最擔心的是鼻咽附近有很多重要的組織,例如頭顱骶骨後面已經是腦幹,而大腦及眼球亦非常接近,所以放射治療時要避免重要的組織受影響。幸好隨著技術發展,現時的放射治療已愈來愈精準,可以用一個「劑量調控」的方法,將輻射盡量集中在鼻咽的位置。當然,治療的時候並不會單 […]

74歲子宮內膜癌晚期患者靠標靶免疫聯合治療扭轉病情 專家籲加快納入藥物名冊

根據醫管局最新數據, 2020年子宮內膜癌於本港女性十大常見癌症中排行第四, 新增病例為1,186宗,按年上升約3.4%。然而,傳統用於晚期子宮內膜癌的藥物選擇限於化療,成效未如理想。有74歲患者就透過新型聯合標靶免疫治療,成功令已擴散的癌細胞縮小,但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方嘉儀表示,新型聯合標靶免疫治療現時並未納入醫管局藥物名冊內,促請政府增撥資源,加快納入藥物名冊。 子宮內膜癌的成因是排卵週期不規律或沒有排卵,令內膜細胞長期受女性荷爾蒙刺激,形成內膜增生的癌前細胞。這些細胞有可能進一步轉變成 […]

丙肝藥物和精神科藥物相沖 兩方法解決

丙型肝炎(丙肝)可以引致肝硬化及肝癌。據估計,本港可能有0.3-0.5%,約2-4萬多的人口患有丙肝。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李亭林表示,丙肝現時有藥可治,但有部分丙肝藥物有機會和治療其他病的藥物相沖,須小心替病人選擇可減少相沖的藥物。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李亭林指出,本港的丙型肝炎高危群組包括以下兩大類人士: 1991年7月前年曾在本港接受輸血,因為紅十字會在這年7月才開始為收集的血液進行丙肝測試,在此之前接受輸血的人士有機會輸入受丙肝污染的血液。 共用針筒(不論是否吸毒)或穿耳、紋身等工具的人士。 […]

大腸癌篩查結果公布 新技術準繩安全

大腸癌是危害香港市民健康的第二大癌症殺手,2020年新症共5,087宗,佔癌症新症的14.9%,僅次於肺癌,預計在未來大腸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仍會持續上升,並不斷增加本港公共衛生及醫療資源開支。 但同時,大腸癌亦是最能預防的癌症之一,可以透過早期篩查等方法有效地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大腸黏膜由正常變成腺性瘜肉再變成大腸癌,往往需時10至15年,而參照國際臨床指引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CCN),若有大腸癌或癌前瘜肉家族史的人士,建議將大腸癌篩查年齡提前到40歲進行,以做到「早篩查、早發現、早治療」。 […]

病人團體促請政府 令晚期肺癌患者享平等治療機會

香港醫療體系在全球首屈一指,可是病人無法接觸新型藥物「等死」的情況仍時有發生。例如,免疫治療用於晚期具PD-L1蛋白水平表現的「非小細胞肺腺癌」上,已獲國際認可多年,可是本港政府在資助此群病人上「只做一半」,只資助「高PD-L1 蛋白水平患者」。而PD-L1蛋白水平低分的患者,就未能像「高分」患者那樣,可以申請關愛基金資助。這群「低分」的肺癌患者無法獲得政府資助的免疫治療,即使與「高分」肺癌病友於公立醫院使用同一種藥,卻必須承受不一樣的藥費,「同病同藥不同命」。 病人組織同路人同盟爭取平等醫治機 […]

科興本月內供應私人市場 捐贈數千劑予兒童接種

政府由上月開始不再非高危群組提供免費新冠疫苗,非高危群組包括兒童需自費到私人市場接種。科興表示5月內有原始病毒株的新冠肺炎滅活疫苗供應私人市場,並會提供數千劑予兒童免費接種。 香港政府3月31日宣佈最新的新冠疫苗接種安排,4月20日後高危群組可繼續免費接種新冠疫苗。但非優先群組及3-18歲兒童,如要接種加強劑,則只能在私人市場自費接種。 科興亞太區業務發展總監羅文慧表示,科興將於5月內向香港私人市場提供原始病毒株的新冠肺炎滅活疫苗,以滿足非優先群組自費接種的需求。市民可於私營醫療機構和診所進行預 […]

嚴重哮喘死亡率高 3大策略防悲劇

5月2日(下週二)為世界哮喘日,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有2.62億人受哮喘影響,估計現時香港哮喘患者逾40萬人。每年平均有70-90人死於哮喘病發,其中有20-30人正值精壯之年(15-44歲)。 十多年前,當時年約55歲的馮先生突然咳得很厲害,一星期内連續求醫四次也未見好轉,終於有一晚馮先生忍受不了,去了急症室,當值醫生表示他有嚴重哮喘,十分危急,即時要用呼吸機又要嗅氧氣,服了很多藥,幸好十幾日後跨過了鬼門關,病情終於穩定下來。 「出院後醫生給我處方很多藥物,有吸氣劑、類固醇、救命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