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日

分類: 健康

大腸癌篩查結果公布 新技術準繩安全

大腸癌是危害香港市民健康的第二大癌症殺手,2020年新症共5,087宗,佔癌症新症的14.9%,僅次於肺癌,預計在未來大腸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仍會持續上升,並不斷增加本港公共衛生及醫療資源開支。 但同時,大腸癌亦是最能預防的癌症之一,可以透過早期篩查等方法有效地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大腸黏膜由正常變成腺性瘜肉再變成大腸癌,往往需時10至15年,而參照國際臨床指引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CCN),若有大腸癌或癌前瘜肉家族史的人士,建議將大腸癌篩查年齡提前到40歲進行,以做到「早篩查、早發現、早治療」。 […]

病人團體促請政府 令晚期肺癌患者享平等治療機會

香港醫療體系在全球首屈一指,可是病人無法接觸新型藥物「等死」的情況仍時有發生。例如,免疫治療用於晚期具PD-L1蛋白水平表現的「非小細胞肺腺癌」上,已獲國際認可多年,可是本港政府在資助此群病人上「只做一半」,只資助「高PD-L1 蛋白水平患者」。而PD-L1蛋白水平低分的患者,就未能像「高分」患者那樣,可以申請關愛基金資助。這群「低分」的肺癌患者無法獲得政府資助的免疫治療,即使與「高分」肺癌病友於公立醫院使用同一種藥,卻必須承受不一樣的藥費,「同病同藥不同命」。 病人組織同路人同盟爭取平等醫治機 […]

科興本月內供應私人市場 捐贈數千劑予兒童接種

政府由上月開始不再非高危群組提供免費新冠疫苗,非高危群組包括兒童需自費到私人市場接種。科興表示5月內有原始病毒株的新冠肺炎滅活疫苗供應私人市場,並會提供數千劑予兒童免費接種。 香港政府3月31日宣佈最新的新冠疫苗接種安排,4月20日後高危群組可繼續免費接種新冠疫苗。但非優先群組及3-18歲兒童,如要接種加強劑,則只能在私人市場自費接種。 科興亞太區業務發展總監羅文慧表示,科興將於5月內向香港私人市場提供原始病毒株的新冠肺炎滅活疫苗,以滿足非優先群組自費接種的需求。市民可於私營醫療機構和診所進行預 […]

嚴重哮喘死亡率高 3大策略防悲劇

5月2日(下週二)為世界哮喘日,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有2.62億人受哮喘影響,估計現時香港哮喘患者逾40萬人。每年平均有70-90人死於哮喘病發,其中有20-30人正值精壯之年(15-44歲)。 十多年前,當時年約55歲的馮先生突然咳得很厲害,一星期内連續求醫四次也未見好轉,終於有一晚馮先生忍受不了,去了急症室,當值醫生表示他有嚴重哮喘,十分危急,即時要用呼吸機又要嗅氧氣,服了很多藥,幸好十幾日後跨過了鬼門關,病情終於穩定下來。 「出院後醫生給我處方很多藥物,有吸氣劑、類固醇、救命藥等 […]

篩查結果公布 7%參加者發現肺癌

肺癌在香港不但是最常見的癌症,死亡數字同樣最高。2020年,本港男女整體的肺癌發病數字超過5,400宗,死亡數字超過3,900宗。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在2021年11月到2022年10月期間進行了第一期「肺癌篩查計劃」,對象是血親曾患上肺癌的人士。計劃包括進行一次低劑量胸腔電腦斷層掃描(Low Dose CT Thorax, LDCT)檢測,並由專科醫生為檢測前、後各提供一次評估諮詢,共100人獲得服務,費用全免。 該基金主席方嘉儀女士表示:「結果100人當中有7位經進一步檢查後已確認癌症, […]

濕性老年黃斑病變惡化快 把握黃金期治療降致盲風險

失去視力沒有東西可以取代,老年黃斑病(濕性及乾性)變隨本地人口老化變得普遍,全港約有50萬名患者;當中「濕性黃斑病變」,可能在數天內令患者的視力急速下降,港大研究調查指出,濕性老年黃斑病變為港人致盲的第二大元兇。可是濕性老年黃斑病變及糖尿黃斑水腫患者於公營醫院延誤確診和治療的情況十分嚴重。   早前香港視網膜病變協會聯同香港醫護聯盟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於2023年2月訪問共200名濕性老年黃斑病變及糖尿黃斑水腫患者,排期見政府眼科醫生至首次進行治療中位數需等候8個月,7成患者不能達至「 […]

香港大學公布 大數據新冠疫苗研究

隨著特區政府撤銷口罩令,疫苗成為未來防新冠最重要的屏障。政府推行新冠疫苗接種已有兩年時間,但至今70歲或以上人士的第三針接種率仍相對較低,已接種三針的80歲或以上人士只有64.3%。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系主任黃志基教授表示:「我們過去一直缺乏根據真實世界數據進行的大規模研究,證明新冠疫苗對香港人的效用,使部分人特別是長者及慢性病患者,對疫苗的效用及副作用存有疑慮,更對接種加強劑感到猶豫。」 研究團隊將2022年第一季,即Omicron變異株流行期間,醫管局臨床醫療管理系統的電子病 […]

世界罕見疾病日 組織呼籲:給病人公平治療機會!

每年2月的最後一天為「世界罕見疾病日」,近年有多種罕見病藥物面世,但大多較昂貴,病人往往無法負擔,眼見有藥卻無法得到醫治。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罕盟)會長曾建平表示,以罕見病之中的一個類別——「遺傳性神經肌肉病」為例,當中不少病其實已有針對性的療法,可為病人帶來極大改善,「遺傳性神經肌肉病的臨床症狀可說是大同小異,一般包括肌肉無力、麻木等,但若影響心臟或呼吸,便可能產生心臟功能衰竭、心律不正,甚至心跳突然停頓等較嚴重的併發症。而近年多種遺傳性神經肌肉病都已有針對性的治療。」例如當中的「杜氏肌肉營養 […]

膀胱生石 與前列腺有關

腎結石、輸尿管結石和膀胱結石,堪稱尿路結石疾患的「三劍俠」。不過相比前兩者的發病率,膀胱結石不及其普遍,雖然如此,一旦患上也會受到排尿異常的症狀所困擾。患上膀胱結石一般男比女多,尤其較年長的男士,當前列腺肥大情況較嚴重時,更屬高危。 膀胱結石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膀胱結石主要成因: 一是排尿不清,二是膀胱出口長期遭阻塞並積存了尿液,而且尿液濃度較高,於是隨日子就會結成石。至於繼發性膀胱結石,則是由於腎石及輸尿管的結石跌落膀胱所致。臨床上,逾八成患者都是膀胱出口阻塞而致病。而膀胱出口阻塞又大 […]

新免疫療法 減肺癌復發機會

肺癌是香港常見癌症及致命癌症的首位,致命率高的原因之一是肺癌的復發率是極高的。根據數據,大部分早期肺癌患者即使在完成手術和化療,亦會出現復發,一般會於療程後1至2年內發生,如2期及3期患者復發風險分別為62%及75%,甚至1B期患者也高達45%復發風險,而且復發性腫瘤中大多數會轉移,使病情更難控制。 最近有一項研究顯示,早期肺癌病人在手術後採用免疫治療作輔助治療,可以有效減低肺癌復發的風險,免卻令肺癌病人面對復發時已經是晚期或要面對死亡的風險,亦能提升病人生活質素。臨床腫瘤科專科鄭志堅醫生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