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0日

分類: 輔心漢-萬家輝心理學家

牙周病咁小事都會影響精神健康?

口腔疾病是十分普遍的問題,但很多人對此都不太重視,而口腔健康成為了很多國家的衛生問題之一。在眾的口腔疾病當中,牙周病是最常見的一種。牙周病影響牙肉和牙齒,會使牙齒變鬆、移位甚至脫落。但不要以為牙周病只會影響口腔,其實它與我們的身體及精神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 英國伯明罕大學的學者就為此進行研究,他們檢查及追蹤了大概六萬五千個牙科病人的數據,以確定有和沒有牙周病的患者當中,有多少人會患上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臟衰竭、中風、血管退化)、心臟代謝紊亂疾病(例如:高血壓、二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

研究發現愈坐愈易患抑鬱

很多都市人都是坐着工作的,特別是在這次COVID-19疫情期間,很多人都是留在家工作,而他們都是長時間坐在電腦前的。 為了探討長期坐着對身心及情緒的影響,美國就有研究人員對3,000 多名研究參與者進行調查。研究員要求參與者報告他們不同活動上所花的時間,當中包括了坐着、看電腦屏幕和運動鍛煉等等,同時研究員也紀錄了他們這些行為,與COVID-19疫情發生之前的分別。另外,研究員亦使用標準的臨床量表來測試參與者心理健康的變化。調查數據顯示,相比疫情發生前,參與者在疫情發生後的身體活動,平均減少了大概 […]

你懂得活在當下?

世界不停在進步改變,心理治療也不例外。 過去的一個世紀,主流的心理治療經歷數次重大的改變,自心理分析到行為治療,再到現在的認知行為治療,當中的理論基礎與治療手法,都與同時期的社會環境都是息息相關。 到了今天,世界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人對社會、環境、生活方式,都有了很不同的看法。生活由貧乏到充裕;再由充裕到簡樸,很多人的價值觀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而這亦間接影響着心理治療的取向。 就在這個時期,心理治療也開始有了一些變化。最近在國內外都興起了以靜觀為本的心理治療,如靜觀認知療法、靜觀減壓療法、辯證行為治 […]

靜觀得多會變自私?

過去十數年間,靜觀成為了很多人的學習及練習的課題,不同的靜觀課程、體驗工作坊、甚至親子活動應運而生,一時間靜觀仿佛變成了人生必修課。筆者當然都曾經開設過一些靜觀及與它相關的心理治療課程,近一兩年更被不同的機構邀請舉辦這些課程。但靜觀是否就是萬靈之藥方,對任何人都有絕對的正面影響呢? 今年四月,於《每日科學》期刊就刊登了一篇名為「靜觀可能使你變得自私」的文章,提及了一個由水牛城大學進行的一個研究,當中探討了靜觀與社會行為的關係,結果有一點出人意表,十分值得參考。 研究的主題是親社會行為(proso […]

長者容易跌倒 與天氣變化有關?

大腦是人體中最神秘的器官,它不單是我們一切活動的主宰,更有著與其他身體器官很不一樣生態及變化,正因如此,現今的科學家不斷努力對人類大腦進行不同的研究,而其中於2018年,就有一項很有趣的研究發表了。 這是一項是有關「認知能力與季節的關係」的神經科學研究,科學家發現老年人在夏末和初秋的思維和注意力,會比冬季及春季表現更好,這指出了長者在比較暖和的日子,大腦會有更佳的認知能力。研究亦發現,大腦的容量會在秋季到冬季之間,漸漸縮小10-26%,而由春季開始到夏季結束之間,它卻會慢慢變大。這說明了大腦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