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日

分類: 有腫瘤言-李兆康腫瘤科醫生-隔週一

長期胃脹脹 咪以為真係胃脹

都市人常見有胃氣脹,但要注意,一般胃氣脹和胃癌引起的胃脹在主觀感覺上幾乎沒有差別,所以若胃脹持續較長時間譬如一個月左右,應該盡快諮詢醫生接受適當檢查。檢查方法包括: 以內窺鏡直接看看胃裡有沒有潰瘍或腫瘤,有的話即抽取相關組織進行化驗,看看當中是否有腫瘤細胞,萬一真的發現有腫瘤細胞,就要再進一步做影像檢查,看看腫瘤細胞有否轉移至身體其他器官。以期數來說,胃癌若已轉移至其他器官例如肝、肺等,已經屬於第四期。 檢查胃內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有研究顯示,幽門螺旋桿菌是導致胃癌的原兇之一,如果發現胃內有這菌 […]

胃癌唔止關飲食事 仲有更重要成因

在2019年,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顯示,胃癌新症數字排行第六,該年有約1,300人患上胃癌;而死亡率在香港同樣是排第六,接近600人因胃癌過身,是值得留意的一種病。 胃癌的成因,相信主要和亞洲人的飲食習慣有一定關係。因為只要看看胃癌的風險因素,最主要是吸煙,亞洲人的吸煙比率相對於西方國家仍屬於較高,另外亦普遍吃較多醃製食物,這在中國大陸、日本都相當普遍,而胃癌的發病率也相對較高。 香港人飲食西化的情況已持續了很多年,多肉少菜,未見太大改變,相信也是胃癌持續較多的其中一個原因。 胃癌在初期時 […]

早期乳癌 根治機會高

乳癌是本港女性「頭號癌症」,2020年比2019年的確診宗數又多了數百宗。 現時對於乳癌,一般建議45歲以上女士,可每年或每兩年做一次超聲波或乳房造影檢查。當然除此之外,亦建議女性每個月自我檢查乳房,留意會否摸到有硬塊,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自我檢查比較簡單,可以自己每個月做一次,而超聲波或乳房造影檢查就一至兩年做一次,這樣對於能夠及早發現乳癌會有極大幫助。 乳癌早發現或遲發現,分別在哪裡呢?其實治療效果可以有很大分別。如果早發現的話,可能腫瘤仍在生長的初期,轉移或擴散的機會比較低,所以能夠根治的 […]

肝癌、前列腺癌 – 及早檢測有法

肝癌和前列腺癌,都是香港十大癌症,2020年分列第四、五位。 以肝癌來說,一般香港市民最大的風險是本身是乙型肝炎帶菌者,而乙型肝炎帶菌者佔大約8%人口,建議如果市民已經知道自己是乙型肝炎帶菌者,最好每年檢查一次肝癌指數,即「甲類胚胎蛋白」,以及可以照一次肝臟超聲波,以上兩項檢查每年做一次,即使患了肝癌也可望在早期發現,及早處理。 當然,預防乙型肝炎對於預防肝癌絕對有幫助。政府自1988年開始已經為所有出生嬰兒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所以如今在香港出世的年輕人,應該大部分都對乙型肝炎有免疫力。當然有些市 […]

積極檢查 及早發現癌症1、2號殺手

癌症的出現很難預防,但若能在早期發現癌症,就有機會可以預防癌症變成晚期,增加根治的機會。 以本港「頭號殺手」肺癌為例,我會建議高危人士例如吸煙者,或家中曾經有人患過肺癌甚至其他癌症,這些人士可以考慮早些開始做基本檢查,譬如普通的X光照肺檢查,甚至近年開始應用的低劑量電腦掃描檢查,都可以檢測肺部是否有不尋常的陰影,從而希望萬一已有肺癌的話,可以及早發現和確定,提升治療效果。 不少人擔心,定期照肺會被輻射影響身體。其實X光照肺的輻射量非常低,無需擔心。如果是低劑量電腦掃描,只要檢查過肺部沒有問題的話 […]

預防癌症新概念 主動檢查早發現

都市人愈來愈關注自己的健康,尤其不想患上癌症,因此其中一個日常最多人提出的問題就是:癌症究竟有冇得預防呢?例如會否好像流感般,有防疫針可打? 有助預防癌症的防疫針,其實是有的,近年政府亦提倡,那就是預防HPV(人類乳頭瘤病毒)的疫苗。因為子宮頸癌很多時都和HPV病毒有關,而現時的疫苗可以預防感染這類病毒,所以變相有助預防子宮頸癌。 但即使HPV疫苗,也不是直接預防子宮頸癌。至於其他坊間常聽到的「防癌」方法,林林總總,尤其多人問:我注意飲食健康,常做運動,是否可預防癌症? 這問題可以分兩方面。首先 […]

頭頸癌患者 近半於「黃金年齡」發病

癌症之中,有一類稱為頭頸癌(Head and Neck Cancers),一般包括鼻咽、鼻竇、口水腺、咽喉、聲帶等位置的癌症,而甲狀腺癌和腦癌則不包括在內。本港每年的頭頸癌個案,差不多一半初診時年齡介乎40-59歲的「黃金年齡」,因此絕不可忽視。 頭頸癌包含的各種癌症不但位置相近,也有其他共通之處,除了鼻咽癌和口水腺癌之外,大部分的頭頸癌都和吸煙有很大的關係。另外一個成因,就是和感染HPV病毒有關。 頭頸癌的病徵,主要視乎腫瘤的位置。例如鼻咽癌,病徵可包括流鼻血、鼻塞、頭痛、聽力模糊等,又例如咽 […]

進行放射治療 需戴頭盔?

放射治療的技術日新月異,一般來說,我們會先替病人做一次電腦掃描,醫生再在電腦掃描的影像上畫出腫瘤的位置,以及需要放射的範圍,之後就由電腦去計算每次放射治療需要的輻射量,所以每個個案都是獨立計算的。 現今的放射治療,最講求精準,精準的意思是將輻射盡量集中在腫瘤以及需要治療的範圍之內,而減低週邊的輻射量,這樣就可以減少對腫瘤之外其他器官、組織、細胞等等的影響。 例如,頭頸癌的病人做放射治療,或者盆腔腫瘤的病人做放射治療,可能在治療之前都需要經過一個工序,我們稱之為「電療設計」,在這個電療設計裡面,例 […]

放射治療需細心護理 留意病人喝奶溫度

接受放射治療的病人,除了皮膚之外,在護理方面要注意的事還有很多,而且無論放射治療期間或完成治療後都要注意,以下舉一些例子: 頭頸癌的病人做放射治療期間,醫生會建議他們保持口腔清潔,多用漱口水清潔口腔,因為病人可能會因為口腔痛楚,無法正常進食,亦不能如常刷牙,所以會建議他們多用漱口水,盡量保持口腔清潔衛生。 在進食方面,如果因為口腔發炎而食不下嚥的話,就會建議病人飲營養奶,藉此增加身體的熱量。有些病人喜歡把營養奶稍為冷藏一下才飲,口腔會更舒服。所以,其實照顧病者的家人都可以留意,看看甚麼溫度病人會 […]

放射治療副作用 避免擦拭或曝曬

關於放射治療,常有病人會問:是否所有腫瘤都需要用到放射治療? 並非所有腫瘤都會用,但放射治療本身的確可以用在任何腫瘤的治療上,好像香港常見的肺癌、大腸癌、鼻咽癌、頭頸癌、乳癌等等,我們很多時都會用放射治療來做根治性的治療,或者手術後的輔助治療,即在手術後進一步提升病人痊愈的機會。 當然,和所有療法一樣,放射治療也會有副作用。而副作用主要視乎做哪一個部位的治療,例如是頭頸癌的話,主要照射頭、頸等等,很多時放射治療的副作用就包括有口腔發炎、口乾、影響胃口而令病人體重下降等等。 另一常見副作用是,由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