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就是每逢節慶跟一些長輩見面,總覺得他們好像「縮了水」,令人到中年的自己,也未免對著命運慨嘆:莫非人老了就一定會矮幾吋!
跟身體其他器管一樣,骨骼和肌肉亦會隨年齡增長而自然老化,惟這情況卻成為人老變矮的關鍵誘因。
人體的骨骼會隨年老而流失骨質,主力支撐身體的脊椎尤其因此而不及年輕時「硬淨夠撐」,並容易被體重逐漸壓扁而縮短;與此同時,粘著於脊椎骨節之間,具吸震、卸力功能的椎間盤,亦會隨年長而變薄並失去彈性,於是脊椎骨節之間的距離就會縮減,令整條脊椎變短,導致身高縮水。此外,因意外創傷、跌倒而「扽親尾龍骨」,或因關節病無法挺直身體而駝背,也會影響到年長時身高縮水。
另一方面,當負責保護脊椎,穩定軀幹的腰、背核心肌肉群隨年長而流失,導致上半身不夠力挺直,又會影響站立姿勢而令人變矮。
骨骼老化的最大問題,就是出現骨質疏鬆(簡稱骨鬆),而此病與長者變矮尤其有密切關聯。骨骼老化的最大問題,就是出現骨質疏鬆(簡稱骨鬆),而此病與長者變矮尤其有密切關聯。骨鬆會造成分解骨組織速度大幅超過製造骨組織,令骨質過快及過量流失,情況猶如投資戶口長期有蝕沒賺,於是原本緻密的內層海綿骨,就會形成大量孔隙的疏鬆狀態,令骨骼變得十分脆弱及易裂、折。由於脊椎骨包含了5至7成海綿骨,所以較易有骨鬆,並會引致腰椎出現壓迫性骨折。
患者初時會因椎體變形而呈駝背,繼而隨時間明顯變矮,到嚴重時,即使遇輕微碰撞也可跌倒而骨折,或甚連咳嗽、打噴嚏也可能引致骨折,除了進一步影響高度之外,更會損害自理能力,如兼有髖關節骨折更會增死亡風險。
身高隨年紀大而略有縮水屬正常,但當發現家中長者比年輕時矮了近1.5吋,又或有駝背情況,就應溫馨提醒他們小心有可能患了骨鬆,宜盡早求醫。這是由於即使患了骨鬆,所造成的往往是無形的骨折,可以毫無表徵或症狀,長者本身根本察覺不到。

臨床上,骨鬆好發於絕了經的50歲以上女士,另過瘦、或日常少吃奶類等食物、或經常不曬太陽的年輕女性也是高危一族。然而男士年屆65歲以上也勿掉以輕心,主要是跟男性荷爾蒙降低而增加風險有關。此外,男士如長期接受高劑量類固醇、或化療、或抗痙攣劑治療,或本身患了副甲狀腺亢進等內分泌及腎臟相關疾患,又或炎症性腸病,也會因為過程中骨質受損而成為骨鬆高危者。
至於另一些高危因素,例如:家族骨鬆病史,過量煙酒,因中風、工作或不良習慣而久坐不動,以及長期營養不良,則不分男女,只要是步入中老年的人士也應留意。
雖然已流失的骨質是不可逆轉,但可從今天起儲好骨本,從而延緩或減輕骨質流失導致年老變矮的情況。例如停經前的女性,可在均衡飲食中,加入奶類製品如芝士,以及豆腐、豆類,堅果等含豐富鈣的食物;另在恆常適量運動之中,加入負重運動來鍛鍊核心肌肉群;而更重要的,便是要多曬太陽,讓身體製足夠造維他命D,以有效吸收鈣質。至於確診骨鬆但未有骨折的患者,及有過骨折的嚴重骨鬆患者,猶幸現時可按醫生建議,選用一些藥物來加快改善骨質密度,及促進斷骨癒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