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腫瘤之中,「神經內分泌瘤」可能較少聽到,其實這是一種並非以發病部位命名的癌症,佔所有癌症不足2%,大部分成因不明。它不以發病部位命名的原因是,「神經內分泌細胞」遍布身體各處,所以「神經內分泌瘤」也可以在身體不同的部位出現,當中大約有70%是在消化道,包括直腸、胰臟等,另外大約25%通常在肺部發生。
消化道的神經內分泌瘤,早期可以沒有症狀。有不少個案是病人因其他原因做腸胃內窺鏡檢查時無意中發現。若一直沒有發現,當腫瘤發展到一定大小,便可能會引起其他症狀例如大便習慣改變、大便帶血等。另外,當腫瘤開始擴散到身體其他地方如肝臟的時候,可能會引致患者疼痛、消瘦。此外,若腫瘤分泌出一些不正常的荷爾蒙,也有機會引致嚴重的肚瀉,或身體皮膚經常泛紅、氣喘、或心悸等症狀。
若懷疑有消化道的神經內分泌瘤,建議盡早做腸胃內窺鏡檢查。若從內窺鏡發現有疑似神經內分泌瘤,醫生會抽取組織作病理化驗。另外,為了知道腫瘤的大小,以及是否已擴散,病人可能需要接受特別的正電子掃描或核子掃描。
上述檢查亦可分辨腫瘤大小和細胞活躍程度,從而判斷神經內分泌瘤是屬於低風險還是高風險,兩者的治療方法大大不同:
1. 低風險神經內分泌瘤:主要以手術將整個腫瘤切除,有機會根治,極少復發。
2. 高風險神經內分泌瘤:腫瘤的細胞較活躍、腫瘤的體積比較大,甚至已經擴散至身體其他器官,便需要跨科的醫生合作。一般包括外科醫生和腫瘤科醫生。腫瘤科醫生會利用化療藥、標靶藥等進行治療。當接受相應療程之後,會再進行掃描檢查,看看腫瘤是否已縮小。若能縮小至可以手術切除的程度,便可考慮手術切除,有機會達至根治的效果。
不過,高風險的神經內分泌瘤即使能以手術切除,仍會有復發的危機。因此病人需定期覆診以監察神經內分泌瘤有沒有復發跡象,所需檢查包括驗血檢查癌症指數、接受影像學檢查看看腫瘤有沒有在局部地方重新出現等,期望萬一復發也可盡早發現和處理。

外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