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29日)是「世界銀屑病日」,今年的主題是Access For All,即人人都有藥物的使用權。這主題的意義在哪裡呢?我們知道,現在銀屑病有很多好的治療選擇,但未必每個病人都可以使用,一來是對於價錢的考慮,二來不同的醫療體系也未必主動和病人分享新的治療資訊,所以今年的銀屑病日主題希望讓所有銀屑病患者都有權作出選擇。
銀屑病並非單純皮膚病
銀屑病顧名思義,最常見症狀是皮膚出現一塊塊紅疹,且患處脫皮比較多,有時輕輕一掃患處表面已經落下滿地灰白色的皮屑。患處常會有痕癢的感覺,尤其是冬天乾燥,患處更有機會出現龜裂、痛楚。
而除了皮膚之外,銀屑病還會影響至身體其他部分發炎,例如眼睛、腸道、關節等。此外銀屑病人也有較高的機會患有「四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以及體重過高,所以它並非單純的皮膚病,在不少情況下我們都需要和其他專科的醫生跨科合作診治病人。
輕度患者先從生活習慣著手
治療方面,主要視乎病情的嚴重程度,而嚴重與否則分為「主觀」和「客觀」兩方面。
客觀來說,病人手掌的大小大約是皮膚總面積的1%,若銀屑病影響的面積在3%以內,即患處總面積少於3個手掌的大小,我們稱為輕度;3%至10%稱為中度;10%以上則屬於嚴重程度。
一般來說,輕度患者可先嘗試從生活習慣著手,戒煙、戒酒,減壓,早點休息等,都有機會令免疫系統更穩定,從而令銀屑病的病情也較穩定。除此之外曬太陽對銀屑病也有好處,意思是多接受紫外線照射患處,病徵有機會得以改善。若生活習慣對病情的幫助未如理想,便可能需要開始用藥,輕度患者我們一般會建議外用藥膏例如類固醇藥膏,中度至嚴重的則需要全身性治療,例如照紫外光燈,或以口服藥物壓抑免疫系統。以上治療都對部分患者有一定效果,但亦有一定副作用,例如壓抑免疫系統固然可壓抑銀屑病,但同時也會壓抑整個免疫系統,並且也有機會對肝、腎產生影響。
生物製劑副作用相對少
近年面世的生物製劑,則主要針對和銀屑病有關的發炎因子進行壓抑,不同的生物製劑針對不同的因子,包括針對腫瘤壞死因子、白介素-12及23、白介素-17、白介素-23四類。
由於具有針對性,生物製劑治療銀屑病的副作用相對少,大部分屬於注射程序的反應例如針口紅腫、痛、瘀等,也有部分病人會出現上呼吸道病徵例如頭痛、鼻塞等,其他身體器官的副作用就甚少出現。
現時生物製劑主要用於中度至嚴重的銀屑病個案,尤其若病人已出現銀屑病關節炎這種併發症,目的不只是止痛,還要制止關節繼續發炎,因不受控的發炎有機會令關節變形而且無法逆轉,這情況下傳統口服藥的選擇很少,亦可能有影響肝、腎的副作用,而生物製劑則較具針對性,副作用少,有助銀屑病關節炎病情停止惡化。
病人:我而家去結識異性
但是否中度至嚴重患者才適合使用生物製劑呢?正如剛才提到,銀屑病的嚴重程度還有「主觀」部分,例如發病部位面積雖然少於3個手掌,但卻集中在臉部,對患者影響很大,其實也可考慮用生物製劑控制。所以我們的概念是:若醫生覺得比較嚴重,或過往使用的藥物未能達致理想的改善,或病人本身覺得病情對生活的影響無法接受,都可考慮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銀屑病的治療目標,是把病情控制在合理水平,例如皮膚方面,希望用藥後皮膚受影響的範圍可比用藥前減少九成以上;生活質素方面,希望將病情對生活的影響減至最低。過往這些目標不易達到,但自從生物製劑面世後,已變成合理的治療目標,不少臨床研究顯示大部分使用生物製劑的患者都可以達到以上標準。
曾有一位20多歲的病人,因銀屑病而不敢上街,不敢結交朋友,揀選衣物以至人際關係都受限制。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她可以隨意挑選短袖衣服和裙子,開始有正常社交,終於有一天她對我說:「我而家去結識異性啦!」短短一句道盡了銀屑病人的辛酸。結識異性,這是她過去從不敢做的,可見治療對她的幫助,這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加強公私營合作刻不容緩
最後,容許我再回到今天「世界銀屑病日」的主題Access For All。毫無疑問,每個人都應有一個選擇權,可以使用適合他的治療方法。在銀屑病的最新治療方面,本港現時仍比較集中於私營層面,在公立醫院層面病人的選擇並不太多,但同時大部分銀屑病人都是在公營醫療系統覆診。所以,若本港在這方面能加強公私營合作,就可解決部分藥費問題,讓病人有更多選擇,對銀屑病患者將會是一個很大的福音。

皮膚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