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小事,不用太計較喇!」但是不是每樣事情只要不提不問不計較就可以解決呢?有時太易寬恕一件事背後引伸的問題可以很大!
早前我為了慶祝朋友的生日,特別早一星期到心水蛋糕店訂生日蛋糕,給朋友一個驚喜同時也希望大家分享這份美味。約好大夥兒為她慶祝當天,我帶著蛋糕去到餐廳,就交給餐廳職員放好,就和朋友一起吃「生日飯」!飯後,職員就拿蛋糕上桌,結果我真的嚇了一跳,怎麼跟我訂的蛋糕完全不同,馬上想找負責的職員,結果由餐廳經理出來見我們並說:「不好意思,同事弄錯了,把你們的蛋糕送了去另一張桌,客人亦已切了蛋糕吃完了!」
當時我極度憤怒,餐廳職員的失誤,令我特別為朋友挑選的蛋糕居然消失了!我認為將我們的蛋糕送了去別桌的職員應該親子來道歉,但他卻沒有,只有經理來我們的桌前賠不是,令蛋糕消失的職員卻沒有再出現了。
朋友們見我這樣動怒就不斷安慰我說:「算吧!很小事呢!」而我的看法卻大不同。首先,我的確是很用心挑選這個蛋糕,最後卻消失了,我的怒氣需要適當地發洩的出來,正如孩子遇到不開心時,我都會鼓勵他們哭出來,情緒是需要釋放的,這才會讓當事人得到放鬆。另一方面,我認為調亂了蛋糕的職員應該親自來道歉,這是對受影響人士的尊重,同時亦要讓他承擔失誤帶來的效果。
在教育小朋友時亦一樣,要孩子親自面對錯誤帶來的後果,可以讓他們對事件更印象深刻,從錯誤中學習,有助減低「案件重演」的機會。當然更令我匪夷所思的是另一張桌的人為何會接受一個不是自己的蛋糕來慶祝生日,難度連自己訂的生日蛋糕也不認得?!還是順水推舟製做「意外驚喜」就不得而知。
我不是說不應該寬恕別人,我認為決定寬恕與否並不是取決於是事件受影響的嚴重性,而是當事人的處理手法,遇上當事人都不出來親身道歉,對受影響的人的情緒無疑是火上加油。很多人認為動怒就是情緒不好,事實上不論是大人和孩子,每個人心中都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當被觸碰到底線時,情緒難免會爆發,這時我通常讓受影響的人先宣洩情緒才安撫和緩解事件,同時對事件要有安妥的處理,才令一件錯誤的事帶來正面的作用。

臨床心理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