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前往北京,遊玩之餘兼且探望朋友,此時天寒地凍,寒風凜冽,扇形的銀杏葉遍佈地上,顯得更加的寒風刺骨。除此之外沿路臭氣沖天,仔細一看,原來是成熟的白果掉落地上,甚為壯觀,這次很確實地踏上中藥之路。
3億多年前,銀杏樹植根地球,無懼氣候變化、環境變遷,依然蓬勃生長,保留其遠古原始形態,是現存最古老的孑遺植物之一。銀杏樹的壽命可達三千年。若以種子繁殖,需時數十年才會結出「果實」,因此有「公公種樹,孫子得果」的說法,所以又名為「公孫樹」。

銀杏樹是不會結出果實的,普羅大眾口中的「果實」在植物學分類學是屬於種子,由於種子直接裸露於空氣之中,所以被歸類於裸子植物。我們平日食用的是它的種仁,白果衣是內種皮,白果殼是種皮,它的外種皮主要含有丁酸和己酸及多種揮發性物質,也正是使得成熟種子散發出陣陣惡臭的來源,所以在採收後便會迅速地去除,絕對是最佳的除臭方法。


銀杏的種子及葉均可入藥,中藥名分別為白果及銀杏葉,白果具有斂肺定喘和止帶縮尿的功效。而銀杏葉則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斂肺平喘和化濁降脂的功效。白果可謂「由細吃到大」,小時候一碗白果腐竹湯水,為寒冷的冬夜增添了幾分暖意,充滿着家的味道。銀杏主產於中國,佔據了全球85%的資源。現今,銀杏葉已被開發成多種保健產品,作為改善血液循環之用。證實藥無貴賤,愈病者良的大道理。
時至今日,野生的銀杏樹僅存於浙江省,飽歷風雨,依舊屹立不倒,因此具「植物活化石」的美譽。並早已被列為國家一級受保護植物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UCN)的紅色瀕危物種清單之中。白果食法多樣,可做甜品、熬粥、煲湯、炒菜和烤焗,然而白果具有毒性,早年曾有市民因大量服食白果後,引致中毒的事件發生。
根據資料顯示,縱使經煮熟後的白果毒性降低,但成人一次食用10至50粒便有急性中毒的風險,食用時需注意份量及切忌生食。現在每當想起白果時,便會勾起兒時剝白果的情景,一陣暖意湧上心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