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的治療未必是一朝一夕的事,通常都需要一點時間,而當治療逐漸見效,另一個重要關卡就是重新融入社會。
在這方面,最重要還是大眾不要標籤患者,因為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只要肯配合治療,不濫藥、不飲酒,都可以過正常生活的。大家試想想,數字上香港有七萬名患者,當中絕大部分都是融入社會的,一來因為現在的藥物進步,二來亦因為大眾對這個病的標籤比以前少。希望未來市民對這個病了解更多,康復者自然就更容易融入社會了。
值得一提的是,精神分裂症即使經過治療,控制了病情,有時還會有一個衍生出來的情況:「精神分裂後抑鬱症」,患者會情緒低落,不開心,有抑鬱症的徵象,令本身在功能上愈來愈差,例如工作上表現每況愈下,甚至連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都受影響。所以,在治療精神分裂症後仍需維持一段時間覆診。
若想及早預防精神分裂,其實最主要是當一個人有這種病的家族歷史,應明白自己有的機會也會較高,因此應該更小心注意剛才提過的重點,尤其不可濫藥,因為濫藥其實也是一個精神分裂症的誘因,而濫藥絕對是可以預防的,大家不碰大麻及其他軟性毒品,更遠離可卡因等等,便可以預防這個誘因。
最後,作為患者的家人或朋友,我相信最重要有兩點,做到這兩點對病人肯定有很大幫助:
- 先要明白這個病是生理病,而不是人格分裂,不用對患者敬而遠之,否則更談不上幫助他了。
- 要明白藥物對改善症狀很重要,家人或朋友要鼓勵患者積極服藥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