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9日

很多人都以為腫瘤科醫生每天都要跟病人說壞消息( break bad news),診症也要多留一點時間讓病人(或很多時是家人或陪人)發洩一下悲傷的情緒,但實情剛好相反,因為病人初診見過的醫生都已為病人做好檢查和確診,亦必須解釋病情後才能作腫瘤科轉介,姑勿論這些醫生傳遞壞消息的能力如何,但轉介信上「緊急」、「腫瘤」等字眼,很多時病人本身已作了過分壞的打算,我反而要盡力傳達一點「好消息」(break good news),如像向遇溺者拋出救生圈一樣,讓他們明白癌症並不一定如他們想像中差,只要配合適當的治療也有機會克服癌關!

這天見了幾個新確診的癌症病人,他們不約而同跟我說「醫生,我甚麼都不怕」!這句說話看似積極,但實質有點悲觀,潛台詞是想告訴醫生或陪他們來看病的家人,他們已作了最壞的打算,早些為自己及家人心裏打個底,但我都還沒說到重點,他們已假設我要說的是世上最可怕的事情?絕大部份情況之下,他們都會繼續說「我只怕辛苦」。這情況就要動一動腦筋,如果他們認為「癌症是辛苦」,那就好辦一點,只要詳細解釋治療方案與種種控制病徵的方法,或分享一下最新科硏發展,他們便會安心接受治療,更重要是破解他們對止痛藥和嗎啡的迷思,很多人寧願捱痛都不願吃藥,更引以為傲或視嗎啡藥為毒物絕對不服用,其實這是大錯特錯!嗎啡類藥物是最有效的止痛藥之一,只要適當運用就算「最怕的辛苦」他們也能走過去!

相反,如果他們認為「治療是辛苦」,一早就有放棄治療的念頭,那就棘手一點,要花點時間讓他們明白治療很多時是減少癌症相關辛苦的最佳方法,目標是用治療有限度和可控制的「辛苦」去減少癌症潛在更多或不可預期的「辛苦」,而治療相關的辛苦亦可透過調教藥物劑量、轉換治療方案、增加舒緩性藥物,例如止嘔藥等讓治療更加順利和維持良好的生活質素,更加要清楚指出他們所擔心的化療不是唯一治療的方法,還有荷爾蒙藥物、鏢靶藥、免疫治療、電療或手術等,以免他們諱疾忌醫更甚者是藥石亂投,最終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機會!

腫瘤
臨床腫瘤科專科林嘉安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