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9日

現今已發現的食用菌已超過2,000種,而中國有近1,000種已被發現,當中大多數含有人體所需的8種氨基酸,加上高蛋白質,低脂肪和低熱量。

當中,竹笙成為了重要的食用菌來源之一。竹笙是一種腐生的真菌,通過分解竹類或其他樹木的根、葉腐爛後形成的腐殖質和其他有機物質來獲取生長發育過程中所需營養,它同時需要大量的水分才可茁壯生長。獨特的外表,在雨後更容易在竹林內發現它的踪影。

在香港常見到的長裙竹蓀的成熟子實體高12-20cm,它就是餐桌常客——竹笙的其中一個來源。大雨過後,有如‎‎帽子般的棕色鐘形菌蓋「破蛋而出」並向上伸延,分泌出棕色的粘液,散發出腐爛肉和糞便般的惡臭,吸引蒼蠅、蚊子及其他昆蟲前來進食,並藉此傳播孢子。隨後一條中空的白色菌柄緩緩地長出,具有多角形網格和蕾絲般的白色菌裙除除下降,下垂達10cm以上,過程需時約2小時。

但對昆蟲來說白色的菌裙更像一條「梯子」,既能吸引懂得飛行的昆蟲,也讓不懂飛行的昆蟲更輕易登頂,享受由竹蓀為它們準備的豐盛大餐。然而竹蓀的生命週期短暫,放裙不久後,菌蓋孢子膠質開始自溶,黑褐色的孢子液往下流,沾污菌柄及菌裙,不消一天的時間便會枯萎。

當竹蓀的菌裙伸延至菌托,孢子膠質將開始自溶時,即可進行採收,抓緊時間,除去菌蓋和菌托,並且要加緊注重避免菌蓋上的粘液沾污菌柄和菌裙,隨即進行日曬或烘烤,過程不得有所耽誤。竹笙具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味道鮮美,有「菌中皇后」、「雪裙仙子」、「真菌之花」和「山珍之花」等美譽,是滿漢全席中「草八珍」之一。

《中華本草》記載,竹笙具有補氣養陰、潤肺止咳、清熱利濕的功效,以食用為主,可作為食療的材料,並能製成各式各樣的佳餚。縱然竹笙美味可口,又有獨等的外型,在香港野外同時可以找到它的近緣種——淡黃竹蓀,外觀與長裙竹蓀甚為相似,具有毒性,不能食用,因此市民切勿在野外採摘菇菌食用。

結香花
國際中藥及食品發展聯會吳敏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