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胃癌,一般盡可能以外科手術根治,但是否需要全胃切除就要視乎腫瘤的位置,例如若腫瘤比較接近胃出口的位置,可能做一個局部切除手術已經足夠,但若腫瘤的位置是接近胃部入口,即較接近食道,一般就可能需要全胃切除,然後將小腸連接上食道口,重建消化系統。具體的手術方法,會由腫瘤科醫生及腸胃肝科或外科醫生根據每位病人的詳細情況來制訂。
至於手術後的化療,很多時第二、三期的病人,醫生會建議手術後再接受半年左右的化療,以減低復發的風險;但若確診時已是第四期,除了化療外,可能會建議病人接受基因檢測,看是否適合接受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以提高存活的機會。
根據臨床經驗,經基因檢測適合使用標靶藥的晚期胃癌病人,一般接受標靶治療後,對病情的控制比較好。以本港來說,每100個病人約有5-10個會驗出HER2受體陽性,可考慮接受標靶治療,其餘患者就未必適合標靶治療,而要繼續以化療作主要的治療方案。
化療副作用方面,最常見的是令病人作悶作嘔,影響營養的吸收,但近年的化療藥已改良了不少,亦有更好的止嘔藥,可以大大減輕化療引致作嘔的副作用,可以說現在已很少看見病人接受化療後衝進廁所嘔吐的場面。但另一個問題是,化療藥物仍有機會影響骨髓的造血功能,即接受化療後白血球數目會逐漸降低,現在也有稱為「升白針」的藥物,可以令白血球盡快提升至正常水平,令病人可以繼續如期接受下一次的化療。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