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日

一聽見「精神分裂」,往往就令人聯想到「多重人格」或者「人格分裂」,至於為何有這樣的聯想?你問十個人可能九個都會這樣答:「好多戲都係咁講㗎啦!」那麼,精神分裂和多重人格等等,是否有關甚至是同一件事?

其實,「精神分裂」這個名稱,並不代表一個人的「精神」真的「分裂」,這個病其實主要是指病人在思想上有問題出現,以及感覺失調——通常所指的是聽覺,例如無端聽到有聲音,稱為「幻聽」。所以,精神分裂其實是一個生理上的病症,和小說、電影裡面所講的多重人格、人格分裂,是完完全全另一種狀態,絕非同一回事。

那麼,精神分裂症在社會上是否普遍?如果在流行病學方面來說,每一百個人大約有一個會有精神分裂症,以本港七百萬人伸算,即大約有七萬人,是否屬於普遍見仁見智,但肯定不算罕見。

至於患者的年齡和性別,以病發年齡來說,其實一般都比較年輕,通常都是在十多廿歲開始就病發。男女比例基本上沒有大分別,不過要注意,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情況並不會完全一樣,男性傾向於較早病發,所以一般來說,這個病對男性患者整個人生的影響亦都會比較大。

近年關於精神分裂,有一個新叫法:「思覺失調」,其實兩者有什麼分別呢?簡單來說,這病的正式學名叫精神分裂,而近年較多人提到「思覺失調」,主要是因為「思覺失調」字面上是描述這個病的狀態,包括思想上失調,即「我覺得有人害我,覺得我自己好叻」,又或者感覺失調,即明明週遭沒有聲音,但患者聽到有聲音;明明沒有人觸摸他,他又覺得有人摸他;甚至空氣中明明沒有特別味道,但患者又會聞到一些氣味……這些都屬於感覺失調。

可以說,「思覺失調」這個名稱所描述的情況,比「精神分裂」清楚準確,而且字面上沒有「精神分裂」那麼嚇人,對於鼓勵病人積極求醫會有正面作用。

過度活躍症
精神科專科張漢奇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