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過去經驗,每逢大時大節,因失眠而求醫的個案常見會有所增加,當中亦有部分個案需由醫生處方安眠藥改善睡眠。
很多人對安眠藥的印象,是可能會「上癮」或者影響翌日的精神狀態,原因是安眠藥通常有四至六小時的藥效,雖然短期內可以幫助入睡,不過一旦翌日藥效未完全消退的話,便會出現「喚醒狀態」(像在熟睡中被喚醒),影響集中力及反應。
現時亦有新一代安眠藥,原理是減少「喚醒狀態」,有別於傳統安眠藥使人疲倦而幫助入睡,容易導致第二日狀態不穩,因此服用新一代安眠藥第二天疲倦的情況相對較少。
其他藥物方面,坊間比較容易見到的褪黑激素補充劑,主要功效並不是治療失眠,而是針對有時差問題而導致難以入睡的人士,幫助他們調節生理時鐘。醫生會因應病人不同情況而處方相應的藥物,例如患者從來沒有服用過安眠藥,但容易因睡眠問題而感到焦慮,可能會考慮處方安眠藥;如果部分人只是輕微的入睡困難,可能會先處方褪黑激素;亦有部分藥物服用後會容易令人疲倦,導致睡眠時間增長,例如抗敏感藥。
一般來說,失眠患者一旦問題得以改善,例如連續服用數日至一星期的療程後失眠得到紓緩,醫生通常都建議停藥,因為服用過多安眠藥,會增加依賴性及抗藥性問題。但如果持續服藥一段時間未有改善,便應找出失眠的原因,因為失眠可能只是其中一個病徵而並非病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