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常會聽到的「扁平足」(足弓位置太淺甚至沒有足弓),不少人卻相反,足弓位置的「拱橋」太高,形成「高弓足」。
高弓足大部分成因和先天有關,如果父母有高弓足,子女也可能有較高機會有高弓足;而後天因素也會有影響,包括長期穿著不恰當的鞋,尤其女士如果長期穿太高的高跟鞋,腳掌經常處於前低後高的角度,日久骨骼便可能出現變形,形成高弓足。
高弓足在外觀上有不少特徵,包括:
- 當站立時,從側面看腳掌內側,足弓明顯比一般人高。
- 從腳面上看,也會看到腳背拱起。
- 患者較容易有「鷹爪腳趾」,這是因為他們走路的時候,由於足弓過高,腳趾會不期然地要用力抓地,久而久之便會形成鷹爪腳趾。
- 從腳後方看,腳跟後的亞基里斯筋腱位置會向外翻,因而容易引致O型腳。
至於高弓足對生活的影響,最大的問題是患者關節比較僵硬,走路時足弓無法下降以達至避震的效果,於是每走一步都像和路面直接撞擊,容易引起足底筋膜炎,踝關節、膝關節甚至盆骨都容易發生痛症,「唔襟行唔襟企」,甚至影響至盆骨後傾,整條脊骨健康都受影響,所以「高弓足」所影響的範圍遠比「扁平足」為大。
要紓緩和改善高弓足,不外以下方法:
1. 穿比較厚底的鞋,但鞋底不能一味柔軟,而必須同時有軟性和吸震的功能。鞋頭最好略為翹起,減輕步行時腳跟和路面的撞擊力。
2. 多做紓緩運動,包括以腳趾夾毛巾,以腳掌寫A-Z以活動踝關節,走了較長路程後敷冰,用腳掌足弓位置踩著網球或高爾夫球滾動等。
3. 使用處方矯型鞋墊。適當的矯型鞋墊採用針對高弓足的吸震物料,減輕走路時對身體的震盪,可令患者「襟行襟企」,同時幫助減慢關節退化的現象。所用的鞋墊物料必須是軟身但同時又有足夠的承托力,而鞋墊的足弓位置須「度腳訂造」,才可有最好的紓緩效果。

註冊脊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