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

在2019年,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顯示,胃癌新症數字排行第六,該年有約1,300人患上胃癌;而死亡率在香港同樣是排第六,接近600人因胃癌過身,是值得留意的一種病。

胃癌的成因,相信主要和亞洲人的飲食習慣有一定關係。因為只要看看胃癌的風險因素,最主要是吸煙,亞洲人的吸煙比率相對於西方國家仍屬於較高,另外亦普遍吃較多醃製食物,這在中國大陸、日本都相當普遍,而胃癌的發病率也相對較高。

香港人飲食西化的情況已持續了很多年,多肉少菜,未見太大改變,相信也是胃癌持續較多的其中一個原因。

胃癌在初期時,例如第一、二期,一般沒有明顯症狀,所以患者本身是比較難察覺的。平日我們發現第一、二期的胃癌病人,大多是在身體檢查中無意中發現,所以每一年或兩年定期做身體檢查,並且包括胃部內窺鏡檢查,對於發現早期胃癌是有幫助的。

胃癌若在早期沒有發現,隨著病程進展,病人大多會開始覺得飽飽滯滯,胃口欠佳,肚脹脹之類,到了胃部的出口開始出現阻塞,病人更會作悶作嘔,甚至更嚴重的若腫瘤出血有機會引起貧血、吐血、大便帶血變黑等較嚴重的症狀。

要注意的是,都市人胃氣脹比較普遍,一般胃氣脹和胃癌引起的胃脹在主觀感覺上幾乎沒有差別,所以絕不建議經常胃脹就當自己是胃氣脹,若胃脹持續較長時間譬如一個月左右,應該盡快諮詢醫生接受適當檢查。

腸癌
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兆康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