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出現很難預防,但若能在早期發現癌症,就有機會可以預防癌症變成晚期,增加根治的機會。
以本港「頭號殺手」肺癌為例,我會建議高危人士例如吸煙者,或家中曾經有人患過肺癌甚至其他癌症,這些人士可以考慮早些開始做基本檢查,譬如普通的X光照肺檢查,甚至近年開始應用的低劑量電腦掃描檢查,都可以檢測肺部是否有不尋常的陰影,從而希望萬一已有肺癌的話,可以及早發現和確定,提升治療效果。
不少人擔心,定期照肺會被輻射影響身體。其實X光照肺的輻射量非常低,無需擔心。如果是低劑量電腦掃描,只要檢查過肺部沒有問題的話,一般會建議三至五年後再照第二次。低劑量電腦掃描的輻射量本身都比較低,數年照一次對身體不會有太大影響。
至於「第二號殺手」腸癌,現時一般建議45或50歲以上市民,不論男女,都做一次大腸癌篩查,而選擇有兩個:政府建議和提供的「大便隱血檢查」,或可以直接找醫生做「腸鏡檢查」。如果隱血檢查、腸鏡檢查都沒發現異樣,一般建議可以2至3年後再做第二次。但如果大便隱血驗出有血,就需要進一步照腸鏡看清楚。
近年科技進步,腸鏡的影像十分清晰,如果大腸內有腫瘤或瘜肉,一般都可看見, 且可即時拍照,並切除瘜肉進行化驗。因為大部分腸癌都是由瘜肉演變而成,所以可以想像,只要定期做腸鏡檢查,發現瘜肉即時切除,其實等於有機會預防了腸癌。而若大腸內的瘜肉經化驗後證實只是良性瘜肉,之後可考慮每年做一次腸鏡檢查,防患未然就更理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