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厭食症」,甚麼是「暴食症」?其實,厭食症和暴食症都屬於飲食失調(Eating Disorder),字面上十分廣泛,實際上也包含多種問題,根據《美國精神科診斷手冊第五版》內的指引,飲食失調其實包括有厭食症、暴食症,以及狂食症(一般又叫貪食症),都是常見的飲食失調問題。
而飲食失調的定義,主要是指有人因為腦裡面有想法的改變,令他的飲食習慣和普通人有分別。舉例說,我們平日喜歡飲食,飲食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但如果這想法改變了,令我們不再視飲食是生活的一部分,在精神科中就屬於飲食失調。
當中的厭食症(Anorexia),顧名思義就是「不愛吃東西」。但不愛吃東西有很多原因,《美國精神科診斷手冊第五版》的指引是,要符合以下3個診斷指標,才算是厭食症,所以大家都可用這3個指標作初步判斷:
- 患者會限制自己進食或飲水,目的是限制自己吸收營養,令體重遠低於正常水平,但仍繼續拒絕進食,並表明自己並不想回復正常體重。
- 即使患者體重已經很輕,例如低於100磅,但仍然很害怕體重會增加,所以繼續採取一切手段令自己的體重不增加。
- 明明自己身體已經又瘦又輕,但患者仍然過份或不適當地覺得自己太肥,所以仍然拒絕進食。
厭食症本身分兩種:「約束型厭食症」和「暴食型厭食症」。如果你患的是後者,那麼雖然厭食,但有時又會暴食,暴食後又會扣喉或借助利尿劑、瀉藥等把吃下的東西盡快排出體外,以控制體重。所以實際上患者既有厭食的行為,也有暴食的行為,冇得揀!
下星期再講「完美主義」和厭食症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