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和平板電腦被暱稱為「電子奶咀」不是浪得虛名,的確可以讓子女們能夠安靜乖乖坐在身旁,不管是只有1歲的BB還是小學生,甚至青少年都能「馴服」,可說是父母恩物。可是,孩子對電子產品漸漸產生依賴,對於幼童頻繁接觸螢幕強光、誇張顏色和音效,有機會對孩童的認知、情緒帶來負面影響,兒童至中童常常玩手機平板亦有機會降低其專注力及視力,更會令他們對書本和運動甚至社交都減低興趣,長遠對身心成長亦受到影響。
最近和幾位志同道合的媽咪級朋友閒談,原來大家都有關於「電子毒品」的不同經歷,陳太說:「最怕阿仔放長假去嫲嫲屋企,好似打機24小時放題咁,仲要叫埋鄰居的孫仔一齊來玩,返到屋企就要吵吵鬧鬧先可以平復情緒!」李太:「老公同生意伙伴很多時都有家庭聚會,我細仔好鍾意扭偈又愛哭,成日搞到場面好尷尬,局住要拎部手機出嚟喇!」
我的分享很簡單:「孩子其實不像他自己和我們想像中般需要電子產品當玩具來消磨時間,某程度上是家長們認為孩子的選擇太單一而已。」
很多家長怕帶孩子坐飛機等長途交通工具,空間有限沒可能讓孩子跑跑跳跳,可是要孩子乖乖坐數小時以至大半天的機途又殊不簡單。我見過大部分家長讓孩子玩手機,去到外國亦怕孩子在街上手機和平板電腦沒有網絡不好玩,早早準備好網絡卡或wifi蛋。
我帶孩子出國旅行卻很簡單,他向來有自己的手機,在有網絡連接的地方,他和別的孩子一樣拿出來玩,但當他發現沒有網絡,或者有些地方不方便開手機的話,或者我不許他拿出來玩的時候,他卻會為自己想出打發時間的方法,在飛機上他有時會畫畫看書;在外國街頭沒有網絡,他很明白我不會額外給他網絡卡,他會樂於做小遊客,甚至看旅遊單張給大家建議行程。在說好不能玩手機的場合,我會早早跟他說清楚,讓他們明白乖乖坐好是禮貌,高小程度的孩子都應該可以做得到的,如孩子還小,可以讓他們帶一本自己喜愛的書來看,也是好方法。
說到這裡,大家想一想,這「電子毒品」是孩子需要,還是父母為了想快些讓孩子安靜下來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