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7日
Gleason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20年報告,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在眾多癌症中上升最快,其次為前列腺癌。讀醫科的時候教授說,假若患上以上兩種癌症都可以算是「不幸中之大幸」,因為比起其他器官的癌症,這兩種癌症的生長速度比較慢而病人存活率一般亦較高!但仔細看看數據,兩種癌症第一至三期的5年存活率雖然都超過97%,而第四期甲狀腺癌的5年存活率仍然接近七成,但第四期前列腺癌的5年存活率卻不足五成!所謂「不幸中之大幸」實在不可以一概而論!

前列腺是男性獨有的腺體,位置在膀胱之下、尿道之外及直腸之前,負責分泌精液。前列腺隨着年紀會增生,良性前列腺肥大可引起排尿困難、尿流力弱,俗稱「男人之苦」!但前列腺細胞惡性增生的機會亦隨年紀增大,所以七成的前列腺癌病人都是70歲以上的男士。香港男士一生的累積風險大概是廿七分之一,死亡風險卻只是三百分之一,即是大部分病人都並非直接因前列腺癌過身(Die with the cancer but not die of the cancer)。要區分那一個病人會有較大機會die of the cancer而不是die with the cancer,除了影像檢查分期和前列腺特異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之外,相信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就是格里森評分(Gleason score)。

格里森評分是指病理學家在顯微鏡下觀察腫瘤標本,並根據癌細胞分化成熟程度而得出的評分,一分成熟度最高,而五分成熟度最低,標本裡面兩個區域最高的評分加起來便是格里森評分,評分愈高代表腫瘤惡性愈高和病人因癌症而死亡的風險亦較高,正確評分有助醫生與病人選擇合適的治療。格里森醫生(Dr Donald Floyd Gleason, 1920-2008)在1944年於明尼亞波里斯大學醫科畢業,5年後便當上明尼亞波里斯退伍軍人醫院的病理科主管,60年代開始研究前列腺癌,受到「明尼蘇達多項人格問卷」的啟發並得到統計學家的幫助,於1966年將格里森評分相關的文章刊登於醫學期刊<<Cancer Chemotherapy Reports>>,格里森評分最終於1987年獲得多位泌尿科專家一致推薦為前列腺癌標準評分!

前列腺癌治療在過往幾十年日新月異,上世紀的治療幾乎已被淘汰,但格里森評分雖然是半個世紀前的產物,其對前列腺癌惡性評估的易用程度和準確度都竟然不輸給新世代的科技!

參考資料:

  1. https://amp.theguardian.com/science/2009/mar/03/donald-gleason-obituary
  2. https://www3.ha.org.hk/cancereg/
作者:臨床腫瘤科專科林嘉安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