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7日
腳痛

都市人常見的腳痛有很多種,包括因腳底筋膜炎引致的腳踭或腳前掌痛,或者拇趾外翻,以及腳踝關節痛,腳跟後方的阿基里斯筋腱炎等。而原因很多時都和工作性質需要長期站立,或走路比較多,或經常要背負重物等有關。另一主要原因則是天生腳型不理想。

曾經有一個嚴重腳痛的個案,是一位在地盤工作的男士。他本身受腳痛纏繞已有近十年,當時正在一幢大廈的地盤工作,工作既粗重,站立和走路的時間也很多,很多時需要陡步上落三、四層樓,可想而知對膝關節和整隻腳的撞擊力十分厲害。加上他本身的腳部結構,足弓部位屬於嚴重扁平足,即赤腳站立時從側面看幾乎沒有足弓,平日站著時腳後筋已歪向一邊。開工時經常要穿著十分堅硬的鋼頭鞋,也阻礙了他腳部的柔韌性。而他本身又超重,體重有200多磅。種種原因加起來,令他在那地盤工作一段時間後,便患上腳底筋膜炎,腳踭非常痛,並長了很多繭。他才40多歲,但診斷結果發覺他雙腳後跟已長出了骨刺。

以上可說是因勞損引致腳痛的較極端例子。在脊醫來說,對這類個案首先會做一個詳細檢查,找出腳痛的成因,包括外在成因如工作環境、生活模式、日常所穿的鞋子等;內在原因則包括天生腳型不理想,足弓過高或過低,膝關節不對位等。經過檢查後,就可以診斷出成因,再決定治療方案。

例如若腳部關節已經出現發炎,比較安全的治療方法是先進行冰敷,或以超聲波、衝擊波等幫助消炎,然後進行關節矯正。經過消炎和矯正,就可減少病人身體發炎的情況。與此同時,可視情況考慮處方矯形鞋墊,因為鞋墊的功能是幫助我們走路的時候,腳部的壓力可以平均分配在整個腳掌,而非過份集中於腳後跟或腳前掌,這樣對減少痛症很有幫助。

最後提提大家,不論哪一種腳痛,若單靠止痛藥,一般都是治標而不治本。一些輕微的腳痛,若工作環境許可,應盡量減少長期站立,多些坐下小休。同時要注意每天做腳部運動,例如拉筋,可將關節和韌帶拉鬆。當腳痛嚴重的時候,建議應請教專業人士。

註冊脊醫吳慕德
註冊脊醫吳慕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