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包括結腸和直腸)過去數年都是本港頭號癌症,每年新症超過5,000宗,直至最近公布的數字才被肺癌取代頭號位置。
做電召客貨車生意的Steven,現年50多歲,工作忙碌,也多飲食應酬,而他自己特別愛吃煎炸肉食,疫情前每年不分季節都會打邊爐,也喜歡各式燒烤,對醃肉等更從不戒口。加上他還飲酒、吸煙,又喜歡賭波睇波,睡眠長期不足,缺乏運動……身型肥胖當然是意料中事了。
父母、太太都曾勸他減肥以及「食少啲,多運動」。由於他幾乎每天都飲酒吃肉,有時傷風感冒看醫生,醫生也會替他量血壓,並提醒他注意腸癌,但他的反應大多是:「哪有這麼容易生癌?就算生了癌,死了就一了百了,有甚麼問題?」

剛過去的冬天他終於戒了火鍋,一次也沒有吃。疫情期間,有一次他發現大便帶血,初時以為是痔瘡,但之後出血繼續兼次數增加,他看醫生做大腸鏡檢查,證實已有大腸癌,但幸好進一步檢查顯示還未擴散。
Steven接受了標準的大腸癌治療 - 手術,在腹部開了造口,切除了直腸,再以電療和化療輔助,整個療程大約一年,總算康復了。現時他已徹底改變了生活習慣,飲食清淡,不但每天做運動,並且經常勸其他人做運動。雖然他嘻嘻哈哈的性格不變,但若能早些警覺,甚至主動接受篩查,現在肯定開心得多。
篩查是現時有效預防大腸癌的方法,例如檢查大便隱血,當中最有效的篩查方法則是做大腸內窺鏡。近年醫學界建議,年屆50歲人士,不論男女,都可考慮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若發現有問題立即處理,有機會阻截腸癌形成。若沒有問題,可相隔五年再做第二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