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31日
大腸癌

大腸癌是本港第二位最常見的癌症,由於發病初期沒有明顯的病徵,一經確診時,往往已經為中晚期,治療費用高昂,整體療效亦比早期治療為差。

其實,大腸癌多數是由大腸壁細小的瘜肉慢慢演變為癌症;而大腸包括盲腸、結腸、直腸和肛門,是消化系統的終端。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本港的大腸癌患者正趨向年輕化,2010年20-44歲的大腸癌發病率為每10萬人中有6.8人,於2019年則上升至由每10萬人中有9.1人。若大眾能提升定期檢查大腸健康的意識,及早發現、盡早治療,將顯著提高存活率,五年存活率可達 90%以上。

衞生署早已於2020年起,全面推行「大腸癌篩查計劃」,為50-75歲的香港居民提供傳統的大便隱血測試,如果結果呈陽性,會轉介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不過,傳統大便隱血測試方法靈敏度有限,且對於瘜肉的檢出率非常低,容易受到痔瘡、肛裂等因素影響。較新的方法是大便DNA甲基化水平檢測,即檢測大便內的大腸癌基因,優點包括非入侵性、高靈敏度、檢測時間短,對於大腸癌的靈敏度為88%,對於瘜肉等癌前病變亦有較強的檢出能力。

大腸癌
外科專科梁金豐醫生(左)和各合作機構代表,介紹免費糞便大腸癌基因檢測計劃。

醫療機構華昇診斷中心,和韋予力醫生醫務所及名仕醫療管理有限公司,特別於現在至12月31日期間,在全港十八區推出1,800例「免費糞便大腸癌基因測試」,為合符資格的香港市民提供免費大腸癌檢測的機會。

這次活動所使用的是嶄新的大便DNA檢測技術,通過檢測大便中從腸道自然脫落細胞DNA中三個生物標記物的甲基化水平,評估受檢者罹患大腸瘜肉或癌症的風險,相關技術已經獲得歐盟CE認證,以及香港衞生署表列註冊批准。這次計劃並將參加者的年齡層下調至40歲,使篩查範圍擴大,惠及更多市民。

有興趣的市民可以透過網上或到指定服務的地點現場登記申請。成功登記並符合資格者,將獲安排到就近的醫務中心,只需支付基本醫生診金港幣 500 元,便可享用價值港幣3,500 元的測試服務,以了解是否有患上大腸癌的風險。

*網上申請:http://hfhk.loma.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