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提到胃癌與漫畫之神手塚治虫,執筆之時又想起一套日本電影《東京鐵塔–我的母親》,小田切讓飾演的孝子和樹木希林飾演患上胃癌的母親,是必然催淚之作!
日本是世界上胃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其男性年齡標準化發病率(每10萬人)為48.1,全日本每年便有接近14萬人罹患胃癌!當中原因或與基因、環境因素(幽門螺旋菌感染)和飲食習慣(煙、酒、高鹽分、醃製食物等等)有關,若有機會可以再談,但本文暫不作深入討論,反而我想大家留意的是日本胃癌的存活率同時亦是世界上數一數二,醫療發達國家如歐美等地方亦被遠遠比下去!
作為胃癌高發國家,病例多所以醫生經驗亦必然豐富,舉辦臨床研究亦較容易招募足夠病人完成。因此很多胃癌的國際治療指引都以日本的方案為基礎。以手術切除胃癌為例,日本倡議的「D2」淋巴清除術現已成為國際標準,比起歐美傳統的有限度淋巴清除術更為有效根治胃癌;以藥物研發為例,由口服化療、鏢靶藥物到新形藥物抗體複合體都大大提高了胃癌的治療效果,提高病人的生活質素;發現免疫檢查點,從而揭開癌症免疫治療新一頁的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本庶佑教授,亦是日本土生土長的醫學科學家!
大家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日本人亦深明此道,早於上世紀60年代日本已推行胃癌篩查計劃,直至2014年更加將胃部內窺鏡納入常規篩查項目,建議40歲(後來改為50歲)以上人士參與。此舉不但能偵測更多早期胃癌,亦能減少胃癌相關死亡率。又因為日本國內為超過九成與幽門螺旋菌感染有關,幽門螺旋菌的感染篩查和治療亦早已一併納入日本國民保健計劃之中,減少了因長期感染而導致慢性胃炎及病變致癌的風險。
今天香港的胃癌相關科研和治療不遜日本,但在預防及篩查方面仍有很多進步空間!
![]() | 作者:臨床腫瘤科專科林嘉安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