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2日
壓力足以令你心碎

生活中各種的轉變或突發情況,無論是不開心的遭遇,抑或公認的喜事,均可構成壓力。有人視壓力為推動力,也有人不堪壓力而吸煙、酗酒、或暴飲暴食等,過往醫學界一向認為壓力誘發心臟病的主因,是源於這些受壓引致的壞習慣。然而近年有國際研究證實,持續受壓力困擾,會直接傷心,皆因腦部控制情感的位置會受剌激而高度活躍,並因此而造成心臟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

哈佛大學的醫學專家指出,壓力已跟吸煙及高血壓並列為引致心臟病的重要高危因素。早在2017年1月,著名醫學期刊《剌針》(The Lancet)刊登了美國一份有關腦內杏仁核活躍度與心血管病關係的研究報告,當中調查對象需接受腦掃描。結果發現,感到壓力大的人士,他們的杏仁核活躍度亦較高,並容易造成多種主要的心血管疾患。

杏仁核變活躍 引發心臟問題

杏仁核位於海馬體旁回溝的外側,頂部相連尾狀核的末端,掌管情緒產生並引發應急反應,以令我們生理上準備作戰或逃離危險。當杏仁核變得活躍,就會發訊號指令骨髓製造額外的白血球細胞,這情況會導致心臟的冠狀動脈發炎,並隨時間發展致心臟病發、心絞痛及中風。

再者,當我們長期受壓力困擾,活躍的杏仁核更會向掌控體溫及荷爾蒙分泌的下丘腦發出不安的訊號,令身體分泌腎上腺素和皮質醇,導致短暫的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壓上升,以準備「戰鬥或逃跑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然而當我們這本能反應經常反覆出現,就會因血管頻密收縮而引起高血壓症,從此變成嚴重心血管病的高危者。

過度傷心 可直接令心臟受損

至於因為突如其來的壓力事件而導致過度傷心,也可直接令心臟受損,並引發「心碎症候群」(Stress Cardiomyopathy/Broken-heart Syndrome),患者的心臟左心室會變大,底部形似日本古代用來捕捉章魚的章魚壺,故又名「章魚壺心肌症」(Takotsubo Cardiomyopathy)。由於左心室無法如常收縮,泵血功能受損,難以將血液送到身體各器官,並會導致心臟衰竭。

「心碎症候群」的症狀,跟冠心病的急性心肌梗塞(心臟病發)所呈現的一樣,均出現胸口痛、呼吸急促、冒汗、頭暈、噁心等,若不及時送入急症室救治,可危及性命。要分辨相關臨床症狀是心碎症抑或冠心病,除了一般心臟檢測及心導管檢查之外,更必須照心臟超聲波,以查看左心室是否呈章魚壺形才可確診。

與冠心病不同的是,確診心碎症後不用通波仔或搭橋手術,只需服藥醫治不良心臟收縮,普遍幾星期內可逐漸康復。一旦因壓力事件而致情緒困擾或傷痛,請不要獨自承擔,建議先找家人、朋友傾訴,有需要可尋求專業協助,以治理情緒問題,並同時可接受指導,學習正確地處理及面對壓力。

壓力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心臟科顧問陳志遠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