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癌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癌症,而淋巴瘤是血癌的其中一種。當中淋巴瘤主要可分為兩種:何傑金氏淋巴瘤和非何傑金氏淋巴瘤。非何傑金氏淋巴瘤為十大常見癌症之一,也是本港致命癌症第八位,在2019年403人死於非何傑金氏淋巴瘤。
在非何傑金氏淋巴瘤中,約八成人最常患上B細胞淋巴瘤。當中,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生長速度較快,是最常見的淋巴瘤,約四成的非何傑金氏淋巴瘤屬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其次是濾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是最常見的慢性非何傑金氏B細胞淋巴瘤,生長速度較慢,約兩成的非何傑金氏淋巴瘤屬濾泡性淋巴瘤。
淋巴系統是由頸部、腋窩、腹股溝、胸部和腹部的淋巴管道、淋巴結和淋巴器官組成,去除體內多餘的體液並產生免疫細胞。淋巴瘤患者常見的症狀包括在頸、腋窩或腹股溝內有不痛的淋巴結腫脹、晚間大量流汗、發燒、消瘦、咳嗽、呼吸困難或胸痛和腹部疼痛、腫脹、或有飽脹的感覺。
說回香港最當見的淋巴瘤-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病徵並不明顯,如頸、腋窩或腹股溝內有不痛的淋巴結腫脹、大量夜汗、持續低燒、消瘦等,可是病情可在幾個月內迅速惡化。約一成DLBCL患者屬難治性,即對一線治療反應欠佳。另外,約三至四成 DLBCL患者接受一線治療後會出現復發,部分患者最終變成難治,後者其整體存活期約半年。 最近香港對於治療非何傑金氏淋巴瘤有新突破,對於復發/難治性DLBCL患者可選擇造血幹細胞移植,如不適合造血幹細胞移植者,可進行二線治療。現在香港獲批針對復發/難治性DLBCL患者使用不同生物標記的二線或三線治療方案 ─「抗CD79b雙標靶治療組合」或「CAR-T細胞」治療,已獲美國FDA、歐盟EMA認可,並且在多個國家使用,臨床醫學上這兩個療程效果理想,為病人提供更多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