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1日
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是指血糖下降至低於正常空腹血糖值4mmoI/L,導致腦部及身體欠缺足夠糖份作「燃料」來維持正常活動,會出現發冷、發抖、冒汗、暈眩、饑餓、乏力、心跳加速、噁心、頭痛等,嚴重時甚至會有口臉麻痹、視力模糊或抽搐的症狀。臨床上低血糖症多見於糖尿病者,一旦症狀加劇須即時入院求醫,不然容易神志不清而致昏迷。

胰島素是控制血糖水平的關鍵。一般健康人士進食後,食物中的澱粉質會變成血糖,胰臟亦同時分泌胰島素,以令這些血液中的糖份輸送到各器官的細胞,並讓肝臟將剩餘糖份儲起備用;當血糖給「送走」得七七八八時,胰島素亦隨之減少,這時肝臟就會將儲存的肝糖放出來。如是者不斷循環運作,長期維持血液中最合適的糖份比例,亦即餐與餐之間血糖水平維持窄幅升降,從而令身體無間斷地有足夠燃科供應。

不過,當患上糖尿病,胰島素就不能發揮控糖功能。一型糖尿病患者先天分泌過少或甚至沒有胰島素,二型糖尿病患者則由於細胞對胰島素敏感度低(胰島素抗阻),導致分泌出來的胰島素總是不足作正常運作。兩種病況最終均造成血糖長期高於標準,因此治療目標就是把高血糖降低,治療方案亦以改善胰島素分泌及對胰島素敏感度為主。

然而,糖尿病患者不當的生活習慣、用藥,以及本身的身體狀況,又會引致血液中的胰島素過多而造成低血糖症,箇中9項常見誘因包括:

1. 使用胰島素針劑時,注射方法和劑量出現錯誤;

2. 誤服過量口服藥;

3. 注射胰島素或服用糖尿藥後延緩用餐;

4. 進餐不定時;

5. 過度限制攝取碳水化合物;

6. 嗜酒;

7. 運動或活動量,跟飲食和藥物不協調;

8: 同時患肝或腎病而影響藥效;

9. 誤服摻雜糖尿藥的保健補充劑。

當出現低血糖情況,可先嘗試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的「15-15法則」幫助紓緩症狀,步驟如下:

1. 進食或飲用15克的醣質食物,例如一小片水果、或一湯匙的蜜糖或沙糖,又或約半杯(230毫升為一杯)果汁或汽水(無糖或低糖汽水均不適合);

2. 進食後,等15分鐘,再量血糖;

3. 如果血糖值仍低過70mg/dL(即空腹血糖值3.9mmoI/L),須重複進食或飲用15克的醣質食物,等15分鐘,量血糖;

4. 如是者再重複上述步驟直至血糖值至少在70mg/dL(即空腹血糖值3.9mmoI/L)。

一旦試了三次「15-15法則」也不成功令血糖回升,或症狀愈見惡化,必須立即召喚緊急救援服務,送院作緊急救治。患者一般會接受升糖素注射,或靜脈輸注葡萄糖水,如有懷疑或需其他檢測以找到真正病因。

至於沒有糖尿病卻不時出現低血糖症狀,則建議及早求醫作詳細身體檢查,以作進一步診斷是否已患糖尿,或其他疾病引起的併發情況。另建議隨身帶備糖果以備不時之需。

低血糖症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急症科顧問醫生陳銘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