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先生一年半前做身體檢查,糖尿指數在6、7左右,他的家庭醫生說屬於「警戒線」,暫時不用吃藥;但其後指數一直沒下降,便開始處方口服糖尿藥;之後仍沒改善跡象,經朋友介紹轉看專科醫生,做了糖尿病併發症和心血管疾病風險檢查,發現他有幾個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如吸煙、少運動等;幸好糖尿病併發症報告NT-proBNP指數正常,只需繼續用口服降糖藥即可控制病情,現時血糖水平已穩定下來。
另一位「糖友」黃太最近才確診糖尿病,她表示:「我一直有三高問題,已經服用血壓和膽固醇藥,早前開始氣喘,懷疑甲狀腺有問題便看專科醫生,最後卻發現是早期糖尿病。醫生安排我做心血管疾病風險檢查,發現有較高的心臟衰竭風險。」她的糖尿病指數並非很高,但NT-proBNP指數超過1,000pg/ml,超出正常水平125pg/ml很多,有很高的心臟衰竭風險,所以需要立即進一步做其他更詳細的心臟檢查,也需即時採用更有心臟保護實證的藥物,如口服SGLT-2抑制劑和皮下注射GLP-1受體促效劑,以降低出現「糖尿心」(心血管併發症)的機會。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周振中醫生表示,糖尿病常見併發症大致可分為小血管疾病(糖尿腎、糖尿眼、糖尿腳)和大血管病(糖尿心、缺血性中風)。為預防併發症,醫生會建議患者每年進行一次全面併發症評估檢查,包括血液、尿液、足部和眼部檢查,一旦發現問題便可及早治療,以減輕損害及致命風險。「糖尿病人比一般人患各類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2至4倍,當中又以心臟衰竭最為普遍。有研究發現,30%二型糖尿病人最終會患上心臟衰竭。」周表示。
周醫生續稱,由於心臟衰竭初期沒有病徵,定期接受心血管疾病風險檢查是最好的預防方法。當中的血液檢查NT-proBNP,在過去5年被視為診斷和監測心臟衰竭的黃金指標。NT-proBNP是心室細胞製造和分泌的荷爾蒙,當心室出現擴張、肥厚或受壓等結構變化時,便會釋放到血液當中。有研究指出,沒有心臟病記錄、但NT-proBNP數值超標的人,應考慮處方保護心臟藥物降糖藥,以降低入院或死亡比率。
目前本港約有70萬名糖尿病人士,即每10名港人便有1名患者。年齡35歲以下的香港人,有2%已患上糖尿病;年齡大於65歲的人當中,更有超過20%的人為「糖友」。據國際糖尿病聯盟估計,到了2030年,香港的「糖友」將激增至9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