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

近年,免疫治療被視為未來治癌的曙光。免疫治療透過激活病人的免疫系統,令免疫細胞(例如T細胞)認出腫瘤細胞後再消滅它們。然而,某些癌症,例如晚期結直腸癌,雖然是本港第二大癌症,但其免疫治療有效率低,爭取更多患者的獲益仍是晚期結直腸癌治療的一大挑戰。

內科腫瘤科專科梁澄宇醫生表示,「腸癌胃癌的基因突變比較多,我們稱為『微衛星不穩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有這類基因病變的腫瘤則稱為『高度微衛星不穩定』。凡屬於這類腫瘤,都會被 一種叫PDL1的訊號所擾亂,促使體內免疫細胞凋亡,令免疫細胞失去對腫瘤細胞作出攻擊的能力。」

最近,本地生物科技公司Arbele開發出創新的藥物,利用靶向胃腸道腫瘤特異性標誌物,讓體內免疫細胞精準攻擊腫瘤細胞,在全球開展臨床試驗,讓難治性與復發性的胃腸道腫瘤病人得到治癒的可能。

「新藥的原理,是針對癌細胞的特異性標誌物CDH17。」梁醫生解釋表示,「正常來說,我們腸道裡的細胞雖然帶有CDH17,但並不會異常的外露,而癌細胞的表面則有較多CDH17標誌物外露的表達,因此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新藥精準的靶向CDH17標誌物,從而辨認出癌細胞的位置。另一方面這種新藥有一個特殊功能:可以讓身體免疫細胞——T細胞黏附上去,然後把T細胞帶到腫瘤面前展開攻擊,從而令T細胞直接把腫瘤清除。」

梁醫生指出,近年來隨著治療藥物和治療模式的發展,晚期結直腸癌的生存時間不斷的延長,中位生存時間達3年左右。免疫治療在結直腸癌也取得突破,目前已經批准用於MSI-H/dMMR患者結直腸癌的晚期一線治療及新輔助治療。「但MSI-H/dMMR的患者僅佔所有腸癌的5%,其餘95% MSS型腸癌屬於免疫『冷』腫瘤,免疫治療療效不理想。免疫治療在晚期胃癌取得一定程度的進展,多項研究顯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聯合化療,可進一步延長胃癌患者的生存期。但其療效仍具有較大局限性,胃癌的治療效果和癒後總體還是不盡人意。」

本地生物科技公司Arbele開發出創新的藥物,希望幫助更多難治性與復發性胃腸道腫瘤的病人。

本地生物科技公司Arbele開發出創新的藥物,有望解決這難題,為難治性與復發性胃腸道腫瘤病人提供多一個治療的希望。

有關這新藥的臨床研究,將於稍後在澳洲悉尼的St. George Private Hospital(Ramsay Healthcare System) 展開,由擔任新南威爾斯癌症研究所主任、西悉尼大學醫學院客座教授、伍倫貢大學醫學院所長的Paul de Souza教授主導。本港瑪麗醫院則會在今年底展開,明年初再引進到廣州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預期第一期臨床研究將於明年完成,然後進入第二期,希望順利完成所有臨床研究,正式推出使用,幫助更多腸胃癌病人。

內科腫瘤科專科梁澄宇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