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

父母和兄姊是孩子的榜樣,老一輩人常說同根生也差不了多少,令不少父母對孩子有著不同的期望,尤其學業成績上,認為最基本都應該做得比自己好吧!然而一個家庭裡面每個成員都不一樣,能力會在不同的範疇,有的可能學業好好,有的有其他能力,要知道孩子的長處,父母才能夠有效地幫他們發展。

嬰兒時期,父母眼中的孩子都是小可愛,口裡常說「只要他健康快樂就足夠」但孩子一路路長大,父母要求開始變多。雖說爸媽如何,你的孩子也必如何,當不代表在某一方面成功的父母一定會有同樣能力的孩子。我的年代課外活動名副其實是課餘興趣,大部分父母都不會寄望孩子在興趣中發掘成就,學業和品德始終是第一位。今時今日,社會風氣和教育制度的改變,今天的孩子很難和以前的自己比較的。

Annie(假名)媽媽,對家庭對孩子都照顧妥當,對兒子John(假名)生活日程、課程全都安排好,他們的課外活動亦多元化,琴棋書畫每款給John報名,漸漸Annie發現連導師說John很有天份的畫畫,他卻像是沒有興趣似的,上課沒心機下課沒練習。

細問之下,原來Annie一旦發現兒子看似有天份的就加強催谷,甚至培養孩子自我膨脹的心態,更常拿John的畫作出來給親友看期待讚許,長此下來,孩子只有不斷追趕媽媽心目中的「成就」,令原本有興趣的活動變成得不享受,親子關係雖不致差,但卻感覺疏離;John亦因為媽媽常盛讚他而自視過高,雖然John在集體活動時也很主動聯誼,可是卻往用貶低朋輩,排斥異己的方式同人相處,結果當然是沒有深交朋友,兩母子的生活只在追尋虛無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