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4日

「葵青安全社區及健康城市協會」早前進行篩查,發現四成參加者的「肺部年齡」較真實年齡老10年,更發現部分參加者經測試及評估後,懷疑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病)。

該篩查向618名40歲或以上的葵青區居民及工作人士,進行問卷調查及肺功能測試,當中544名參加者數據有效,結果或反映社區有以下兩大不足,導致慢阻肺病診斷率偏低:

1. 篩查中發現有20名參加者經測試及評估後懷疑患有慢阻肺病,當中6名情況嚴重,出現明顯病徵仍未有求診,反映社區欠缺診斷資源及措施。葵青安全社區及健康城市協會主席周奕希表示:「慢阻肺病屬長期病,一旦大量高風險人士患病而未能及早診斷,將對公營醫療系統構成沉重壓力。」

2. 篩查計劃亦發現參加者對慢阻肺病的認知較低,逾八成參加者從未聽過慢阻肺病,約四成參加者完全不知道此病的高危因素(主要是吸煙),以致不知道自己屬高風險群組或已出現相關病徵,錯過早期的「診斷黃金期」。老人科專科黃德祥醫生解釋:「慢阻肺病的症狀,包括持續咳嗽且帶痰、呼吸困難、胸部感到翳悶、容易出現感冒或呼吸道感染。不少人誤以為這些症狀是老化的正常現象,未有正視。」

有參加者對慢阻肺病的認知較低,逾八成人從未聽過慢阻肺病,以致自己錯過早期的「診斷黃金期」。

延誤診斷慢阻肺病,患者及社會須付上沉重代價。因為若錯過「診斷黃金期」,患者將持續受症狀影響,生活質素明顯下降,嚴重者需依賴氧氣機,並影響活動能力。而及早診斷有助評估患者的呼吸狀況、疾病對肺功能的影響、隨著病情惡化所帶來的風險等,以及制訂合適治療

周奕希強調:「慢阻肺病篩查計劃讓高危人士及早獲得診斷,除了有助鼓勵高風險人士戒煙,亦能讓患者於早期接受最有效治療,效果較晚期才開始接受治療更佳。我們建議政府將慢阻肺病篩查計劃擴展至不同地區的康健中心,並增加網上教育及資源,包括自我健康評估工具,讓市民能及早察覺患病風險,提高警覺性,長遠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左起)老人科專科黃德祥醫生、周奕希、註冊護士余麗雲